在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建筑施工中经常会见到的一种地理表层现象,如果在建筑项目施工前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对软土地基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善,那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导致水利工程主体结构出现严重的沉降问题,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和质量,甚至是缩短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降低其利用率。为此,建筑科研人员针对建筑类软土地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水利工程施工人员通过参与多项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积累了丰富的软土地基处理经验,掌握了多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对提升整个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质性作用。
一、软土地基的特征概述
(一)软土地基具有较强的压缩性
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偏差,具有松散型,所以具备了压缩性的特征,造成土地表层的土质强度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类型的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其施工前对于软土部分的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善,就会导致整体施工项目的主体结构不稳定,在后期的施工中可能会导致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会在水利工程项目竣工后,影响到整个项目的使用寿命[1]。
(二)透水性较差
在水利项目施工前,施工设计人员要对实际土质情况进行实际的现场勘测,如果确定是软土地基情况,就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排水处理,以此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注意的是,因软土地基本身具有透水性较差等特征,所以在进行地基的排水处理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作为支撑,这就导致施工周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延长了施工时间,增加的施工成本,不利益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沉降速度比较快
软土地基的土密度与其他土质层相比比较低,整体的土质层强度也偏低,所以,这就给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建设增加了不小的施工难度,导致整体施工将设项目工程量的加大。同时,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偏差,很可能会加快软土地基的沉降的速度;加之,软土地基承重能力的降低,也会进一步加快地基的下沉速度。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改善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换填法
水利工程施工前对土质层进行实地勘测,如果发现存在软土地基,其土层浇薄,可以采用人工挖出,再用石灰土、水泥土、沙壤土或粗砂填充的方法进行软土地基的一个处理,但出于从尽可能节约施工成本方面考虑,由于砂垫层透气性比较好,而且造价比较高等原因,一般施工单位普遍都采用水泥土的方法比较多[2]。换填的改善方法通过回填密度比较好的土质对其进行压实,有效的提高了土质层的承受力和承重力,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了填充质量和整体建筑项目了施工质量(如图1)。
换填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是先将原有的软土地基进行挖出,并对其深度和范围 进行有效的测量,然后,在选择密度比较强、透水性、稳定性较高的填料进行填充,最后,通过机械装置对其填充部分进行压实或是夯实处理,以此,提高土质层的承受力,增强其水利工程的施工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换填法主要用于土层比较浅的地方或是一些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的特殊性区域。
图1 换填法处理软土地基图示
(二)排水砂垫层处理技术
因为软土地基具有排水性比较差的特点,所以,可以采用改善软土地基排水性能的方法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排水砂垫层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是在软土地基的下方铺设一层排水砂垫层,利用石块、砂砾等吸水性比较差的物质材料起到有效的排水作用,从而满足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需求,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一)做好水利工程组织的前期规划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筑施工前,针对出现的软土地基,施工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场地土质层进行实地的勘察,并对施工场地的地质地形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然后,根据勘测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促使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施工人员应注意的是,在进行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改善的过程中,处理要对施工地形地埋和水文地质有充分的了解外,还有对周围的季节气候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天气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地基施工,可能会影响到地基的处理效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对气象条件的调查研究,对一切可能会影响到地基处理效果的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将其有效的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从而有效的提高地基改善质量和效果。
(二)加强对试验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人员要提高对软土地基的重视程度,基于保障水利工程顺利施工的情况下,加深对软土地基的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通过整合分析后,将其有效的运用到后期的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从而对软土地基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提高其地基的整体土质层的密度、强度和排水性,促使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强化整体建设施工质量。
(三)明确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为了保证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对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严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才能进一步保障软土地基处理工作的圆满完成,确保施工活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3]。例如,采用抛石挤淤的方法针对软土地基进行改善前,施工人员要严格遵照确认施工边线、清理好地表及其周围的污水、进行淤泥的挖出、清表至设计高程、采用换填材料进行填充、用机械进行碾压或是人工夯实等步骤进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及时对其进行再一次的检查确认,指导检查标准能够达到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全体施工人员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施工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首先要了解软土地基的特征,然后充分的掌握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最后,结合对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的了解选择最为合理的处理方法,对其软土地基进行改善,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建设项目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一些突发情况的发生,施工人员还应准备好备用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文献:
[1]艾金岑.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6):236-238.
[2]吴建良,朱方荣,吴振华.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218+220.
[3]吴淞,辜禹峰,刘毓川.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J].四川水力发电,2020,39(01):4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