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大气污染是空气中充斥各种污染物所导致的,常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等等,当前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分为人为和自然两种,其中人为因素所占的比重较大。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工业污染、交通污染以及燃料燃烧所带来的污染都极大的影响了大气质量。通过合理的环境污染监测,能够快速的寻找污染源,为后续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支持。
一、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空气中污染物的大量存在导致大气污染,这些污染物多为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等等,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理清大气污染背后的产生逻辑也有助于后续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1、工业生产污染
当前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因为部分生产厂家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没有就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气、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这也严重破坏了大气的整体环境。在工业领域中造成大气污染的领域有很多,例如化学生产、石油生产、煤矿生产等等,这些行业所排放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物、多环芳烃以及重金属等物质普遍与排放标准不相符。在现有的发展环境下,很多企业重发展,轻治理,这也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与百姓的身心健康。
1.2、交通所致的大气污染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私家车的保有量也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以私家车为代表的各类交通工具会大量的排放废气,这些废气中的主要成分便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硫化物和有机铅化合物等,这些物质也极大的损害了大气环境。当前国家与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受制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因交通出行所致的大气污染现象仍旧十分普遍。
二、大气污染环境监测
大气污染的直接影响便是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针对大气污染做出相应的环境监测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首先需要明确大气的污染物质。常见的大气污染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粉尘等,所以针对这些污染物质所能够采取的监测方式也主要以下几种。
一是物理监测,作为当前十分普及的一种监测方式,物理监测主要是利用相关的设备展开监测活动,物理监测的操作简便,运用灵活,能够取得相对理想的监测效果。与物理监测相对应的是生物监测,通过对相关环境下动植物的反映做出监测,来就本区域内的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检测。二是化学监测,通过做试验的方式来获得监测结果,化学监测也具有可行性高,效果明显等优势。三是固体颗粒监测技术,该技术也分为多种具体的方法,例如散射型颗粒浓度检测法,zeta电位监测法等,以前者为例,其主要是根据颗粒射光规律,来对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进行检测,该方式的精准度较高,但是相关的成本也较为高昂。Zeta电位检测法是利用有电的粒子以及分散系中具有相反电性相吸的方式来进行检测,该方式的稳定性较高,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四是生物监测,通过对生物的观察来评估环境质量的变化。
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面对不同的污染物质所采取的监测方式也会有所区别。例如面对二氧化硫主要是采取甲醛吸收、电导方式以及火焰光度等方式进行检测,而对待氮氧化物的监测时这主要是利用化学监测方法以及库伦电池法来展开。在监测固体颗粒的时候,可借助散射型颗粒浓度监测以及降尘量监测来进行。
三、大气污染的治理路径
为了更好地组织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可以尝试从以下路径进行升级。
3.1、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旧是粗放式发展为主,该模式较为依赖能源的消耗,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环境的污染。所以注重发展模式的转变,尝试集约式发展,也能够极大程度上扭转当前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其次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常规能源仍旧有着较强的依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加大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例如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等,这些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也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环境治理工作所面临的压力。
3.2、加强立法管理
很多企业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因为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会故意的不采取环境治理的措施。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法律层面的约束,通过加强相关的立法,落实执法来引导广大生产者进行自觉的环境治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环境治理行业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于新能源的利用,支持环保材料生产厂家的发展等等,这些也都可以通过法律层面的优化来实现。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对城市的功能区进行重新划分,以此来更好地捍卫居民的生活环境。总的来说,环境保护与大气治理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与支持。
3.3、寻找污染源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一如前文所示,人为因素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也要针对当前污染严重的行业与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监管。以交通行业为例,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加大对私家车的控制,限制其无序的发展。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升级也尤为重要,通过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来更大程度上有效的寻找和控制污染源,以此来为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支持。
积极展开以大气污染为主体的相关会议研讨,注重对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的研究与分析。同时针对当前环境治理的新形势,积极尝试激光雷达、卫星遥感、GPRS等技术进行监测。同时建立覆盖更为全面的监测体系,不断提升监测质量。对于一些传统的“两高”行业,也要督促其加快转型,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努力探索一条可持续的未来发展之路。
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一如前文所示,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文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采取合理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够更及时的发现污染现象,继而为后续的环境治理提供支持。大气污染的治理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保障,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与努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马卜功, 徐广标.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J]. 大科技, 2019, 000(003):259-260.
[2]马洪艳. 试析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 生态环境与保护, 2019, 002(004):P.66-67.
[3]赵程远. 探究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4):161-162.
[4]李华伟. 论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 区域治理, 2019, 000(006):55.
[5]王标.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9, v.31;No.160(11):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