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建设的相关问题,还要将工作重心放在生态保护环节上。一般各地政府都会专门设置生态环境的监控中心,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负责进行生态监测及环境保护工作。这涉及到对各种专业知识、技术及工具的应用。
1.简述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应用优势
1.1能助力经济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以识别环境污染、破坏问题为核心,在生态建设环节中,通过提升生态保护质量,合理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找到最大化发挥自然资源使用价值的方法,可以管控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经济消耗量,达到节省材料、节省成本的目标。尤其是通过提升监测和保护效果,能减少城市在环境治理环节中需要支出的金额数量,是助力当地经济建设工作稳步开展的关键所在。
1.2能优化产业结构
有序展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推广使用科学的环保技术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比如,通过推动环境技术改革,积极引进绿色技术,发展无污染、高科技的新兴产业,依托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环境的传统产业。同时,构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业可持续生产模式,能让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和谐、健康、稳定的发展。
2.生态环境监测环节中常用的技术类型及操作方法
2.1使用色谱技术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单凭人工定期进行土壤、空气、水源的取样检查,存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延误最佳的处理时机。因此,应引进现代化的工作技术及配套工具。比如,色谱技术在目前就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常见方法有液相色谱分离、气相色谱分离、毛细管电泳等,在监测水环境时,使用气相色谱技术方法,能分离监测水中的有机物,如PHAs(多环芳桂类)。目前,国家还建立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里的醛酮类化合物的标准。说明色谱技术已经得到了认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2使用光谱技术
光谱技术在监测水环境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有紫外-可见吸收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方法,通过利用各种物质的独特光谱进行物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国家已经建立数十种利用光谱技术监测水中污染物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例如,测定水中的铁离子含量时,可以使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法。同时,使用紫外分光法能测定水里的硝酸盐氮,利用甲醛厉分光光度法能测定水里的锰等。
2.3使用3S技术
这个技术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诞生的一种现代化技术,得益于科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监测工作中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实时更新与传递,方便工作人员及时结合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计划。实际上,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该技术的专业操作难度较高,需要关注人才对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否符合生态环境监测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在不接触土壤、水源的前提下,远程通过电磁波感应的方式,了解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还可以用于检查植被覆盖率、土地使用情况。而地理信息系统能用于存储工作信息,将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集中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当中,为人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数据。定位技术可以建立全球定位体系,实时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确保监测所得数据信息达到及时性、真实性的标准。在定位技术的应用中,通过和卫星构建的全球定位系统,借助三维导航能力,能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的全球化监控系统。全方位监测、管理生态环境。
3.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3.1网络平台构建工作
按照推进“互联网+”行动、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等要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动承担任务,根据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促进虚拟数据的动态扩展和系统整合,建立共享资源、集中管理、动态管控的智慧系统,为监测生态环境、预报预警空气质量、监控预警生态环境风险等提供支撑,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价值。
3.2资源的整合处理
遵循消除数据孤岛、统一管理平台、整合信息资源的基本原则,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数据和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做出云化迁移部署,拓展吸纳其他部门、科研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互联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数据,实现数据信息的上下联动和互联互通,汇聚水、大气、土壤以及固体废弃物、噪声、自然生态等信息数据,挖掘数据应用价值,构建囊括监测生态环境、在线监控污染源、监控预警工业生产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系统,支持对生态环境形势的准确监测预判、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及时发布、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的有效开展等。尤其是建立工业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监测预警体系,全天候在线监控工业企业、重金属企业的有毒有害气体及金属污染因子,防范环境风险。
3.3创新研究工作
具体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渠道,与其他地区的环境保护人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目标是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找到创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优化环保技术操作流程的方法。目前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预测生态环境的未来情景时,引入综合模拟模型,通过智能技术的辅助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结语: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色谱技术、光谱技术、3S技术都有着较高的应用优势。城市在落实生态建设工作任务时,应考虑技术操作难易程度、经济成本以及当地实际的生态质量问题等多个方面,从中选择最适宜的监测方案。还要尝试积极构建网络工作平台、整合工作资源、创新工作方法,为解决生态保护难题提供基础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敏翱,宋骏捷.对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2):1.
[2]程超,郑缘,叶寒鑫.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及其应用探究[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1,3(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