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形势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步入新常态的同时迎来了各方面的创新与变革。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落到实处,推动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持续长存。首先,满足新形势下人们生产生活基本需要。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运行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环境遭破坏、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整个人类社会都要面临着来自生态环境污染的威胁,相应的社会运转及发展也会大受影响,只有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才是人们持续进行生产生活的基础。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宗旨,延续千秋万代的发展路径是必然趋势。而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必然需要维持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良好性,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能够促进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意识的形成与强化,也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对社会运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行业、领域需要积极创新,强化环保节约意识,应用绿色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强投资吸引力与经济竞争力,进一步推动转型跨越。
2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2.1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要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必然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针对现有的环境乱象、问题等进行严肃处理、大力打击、合理惩处,才能发挥监管的威慑力,切实减少各种生态环境污染事件。但是,目前由于地方环保局与环境监察部门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队伍综合水平偏低、地方政府过于追求政绩和经济发展、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原因,环境监管实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导致环境问题屡禁不止。
2.2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有待优化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密切,尤其是消耗资源型工业与高排污型工业的大力发展,必然会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然而目前部分地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模式较为滞后,并没有从消耗资源型与高排污型工业中解放出来,经济发展会产生能耗高、排污多等伴生问题,进而影响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实效。
2.3企业社会责任践行不到位
现代社会背景下,企业在整个市场经济社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同时不少企业也是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源头。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并加强责任践行监督,确保各企业能够有效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中来。但是目前企业社会责任践行并不到位,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实施实效较差,不少企业都没有积极构建和实施绿色化发展战略及方案,对生产模式、生产工艺、绿色技术等的改进与优化不到位,同时没有履行必要的环境补偿责任,导致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难以有效落实。
2.4多方合作治理有待推进
一直以来,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都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也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落实相关工作,必然需要探寻多方合作治理的发展路径,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同协作的高效模式。但是目前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并不强,导致不少企业、组织、机构、个人的环保意识并不强烈,缺乏强烈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参与热情,直接影响多方合作治理的落实与发展。而且目前没有形成以政府为中心、多方协同参与的合作模式,对各方主体责任的明确不到位,再加上沟通低效、信息不对称、资源难共享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多方合作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难度。另外地方政府之间也没有形成统一整体,区域间的生态环境污染协作治理也很难落到实处。
2.5先进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对先进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策略。然而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技术体系发展却较为缓慢,大量新技术并没有被及时、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同时技术研发进程也明显滞后于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在缺乏先进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环保事业的发展难以取得明显突破,尤其是污染治理水平无法得到明显提升,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实效。
3新时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策略
3.1全面加强监管管理
首先,政府需要坚持践行法治先行理念。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相关法律体系为前提和基础,为政府环保监管工作的落实提供必要依据和保障,是强化政府监管职能的关键。根据现代社会环保事业发展情况,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考量,逐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以法律法规作为污染治理的最有力武器。以《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为基础,出台配套政策与措施,坚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等重要文件。其次,政府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以立法建设为基础,践行执法必严理念,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制度要求等进行科学执法,保障执法有效性。以加强地方环保局、环境监察部门建设为基础,完善组织结构,明确权责体系,落实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效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对重点排污单位执法检查力度,定期查看重点企业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排放情况等。针对现有的重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改进方案和监管措施,严格执法,尽快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有效提升。
3.2积极推动地方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优化
地方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导向作用,推动地方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的调整与优化,进而减少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等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探索科学、可行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金融业、旅游业、科技产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减少资源消耗型工业与高排污型工业,促进产业机构的合理优化与科学升级。全面、深度挖掘地方优势和特色,探索契合地方发展需要的产业结构模式,重构产业关系,形成更加亲和自然的产业模式。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加强生态规划与设计,着重探索以清洁生产与绿色工业为导向的新型经济形态,大力推动再生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生产与环保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模式。
4结语
综上可知,做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无论对个人、对组织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发挥自身导向与监管作用,积极推动多方合作治理模式的有效构建,联合多方力量重点针对现有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改善和解决,从机构、人才、制度、技术、资源等多个方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参考文献
[1]梁建敏.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J].环境与生活,2021,(11):62-65.
[2]韩红.新形势下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J].绿色环保建材,2021,(07):15-16.
[3]赵铭.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探讨[J].清洗世界,2021,37(0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