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监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探索
​张尚正1 李健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尚正1 李健2,. 基于环境监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探索[J]. 中国环境保护,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85.
摘要:
为避免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发生,就必须要对工业废水实施有效处理。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环境监测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之间关系,并从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这项常见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入手,对工业废水处理的要点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 环境监测工业废水污水处理
DOI:10.12721/ccn.2021.157085
基金资助:

引言:工业废水的成分复杂,必须要在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以此避免对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实践中,需要结合处理需要引入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并结合环境监测工作评价处理效果,最大程度发挥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环保价值。

一、环境监测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之间关系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换趋势。换言之,环境监测着重确定当前的各项污染指标是否稳定在标准数值之下、判断是否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实践中,一旦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判断存在某一污染物指标超标,则意味着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对现有污染物处理手段实施优化更新,判断污染发生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处理。当前,工业废水中普遍包含着大量污染物,必须要经过处理后才能够排放至外界环境中,而环境监测就是判断完成处理的工业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主要手段。从这一角度来说,环境监测是工业废水处理的基础,评价现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落实效果,也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更新、调整提供参考。

二、环境监测及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在使用化学处理的方式展开对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需要重点依赖于化学反应原理完成,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2]。实践中,主要利用化学反应,促使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某些化学离子得以剔除,促使废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最终达到降低或是消除工业废水毒性的效果。在当前针对工业废水展开化学处理的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方式如下所示:

第一,化学氧化。这一处理方法主要依赖氧化还原反应,实践中,对氧化剂的强氧化性实施充分利用,促使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目标剔除物(离子)被氧化,并由此与氧化还原剂生成不溶于液体中的沉淀物或是容易降解的物质,由此实现对工业废水内有毒物质含量的减小[3]

第二,微电解。这一处理方法主要依赖电解质的化学原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使用电化学作用实现工业废水化学性质的变更,最终达到处理工业废水的成效。在当前的实践中,微电解处理方法更多被应用于难以降解或是携带病毒的特殊工业废水处理中。

第三,混凝沉淀。这一处理方法主要利用工业废水中杂质与特定物质可出现化学凝聚的原理实现对废水的处理,实践中,主要将工业废水中待去除目标物质(离子)与其他物质结合转化为胶体、细小颗粒等,并实施沉淀,以此达到处理工业废水的效果。

三、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在使用生物处理的方式展开对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需要重点依赖于生物所具备的新陈代谢功能,将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变为无毒无害物质。相比于化学处理技术与物理处理技术而言,生物处理技术在保护环境、提升处理效果方面能够发挥出更为理想的作用,因此值得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实施重点推广应用。

现阶段,常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实践中的生物处理包括厌氧处理以及好氧处理这两种,具体如下:第一,厌氧处理(厌氧消化)[4]。这一处理方法主要依赖于对厌氧生物所具有厌氧特性的充分发挥,促使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以此实现对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剔除。厌氧处理的效果相对理想,反应速率更高且对毒性物质有着更强的适应力,同时,在实际的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不需要为氧的传递提供大量能量支持,因此该方法在当前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更为常用。第二,好氧处理。这一处理方法主要依赖于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可以完成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实现对工业废水的处理,促使废水中存在有机物得到稳定、无害化的处理。在此过程中,对于结构相对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依托好氧微生物的投放与作用,能够直接进入细胞壁实现降解;对于结构相对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是颗粒状的有机物,依托微生物吸附以及胞外酶的作用,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最后才能够进入细胞壁实现降解。

四、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在使用物理处理的方式展开对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需要重点依赖于存在于待处理废水中杂质的物理特性,依托分离、过滤等方式实现剔除。相比于化学处理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而言,物理处理技术更多被应用于工业废水的预处理环节,着重展开对存在于其中的悬浮颗粒物、油污等物质(溶解难度高、无法溶解)的清除。在当前针对工业废水展开物理处理的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方式如下所示:

第一,气浮法。在待处理工业废水中通入大量且高度分散的微气泡,将其作为载体,与废水中杂质絮粒进行相互粘附,由此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浮体并上浮到水面,以此完成对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5]。第二,吸附法。通过在待处理工业废水中投放多孔性固体(吸附剂),能够实现对存在于废水中某种或某几种污染物质的回收、去除,以此实现对待处理工业废水的初步净化。在当前的实践中,吸附法更多被引用于对工业废水中的微量污染物的脱除处理,主要完成脱色、除臭味或是脱除重金属、各种溶解性有机物、放射性元素等等。第三,沉淀法。在物理处理的视域下,沉淀法主要利用不溶于水或是难溶于水物质的重力实现沉淀分离。第四,过滤法。在进行工业废水的过滤处理中,主要依托滤网筛选与截留功能的发挥,剔除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胶体物质、生物絮体、不可溶悬浮物、颗粒态有机物等的去除。

需要注意的是,物理处理技术仅能够对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可沉淀杂质等溶解难度高、无法溶解物质进行全面剔除,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要配合其他类型的处理技术,如使用物理化学综合处理技术,才能够确保工业废水处理成效达到标准。

总结:综上所述,对工业废水展开全面、有效处理是当前生态环境优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相应技术也值得重点研究与推广落实。实践中,依托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类型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工业废水处理效果,体现出对水资源、自然环境的更好维护。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