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深化消防执法改革,创新监管方式,深化简政放权,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和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正公开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
1 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撑
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操作中,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推动消防执法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打造清正廉洁、作风优良、服务为民的消防执法队伍,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正公开的消防监管体系,努力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过程中,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及地区性消防政策文件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压实各级政府、行业部门、社会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做好本行业系统的消防安全工作,坚持权责一致、依法履职、失职追责,对不履行或不按规定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科学公正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路径探讨
2.1 优化消防执法服务,简化消防行政审批流程
简化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审批流程,全面清理消防执法和行政审批过程中于法无据的证明材料,实行容新容缺容错机制,采取绿色通道、快递送达等便利措施,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压缩办理时限,探索推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告知承诺制,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消防安全事中事后监管,明确抽查范围抽查事项和抽查细则,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按计划开展“双随机”检查。检查计划和检查结果要及时告知被检查单位并向社会公开。在年度检查计划外,针对火灾多发频发的行业和领域,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接到消防举报投诉,要及时核查并反馈。
2.2 建立新型消防监督管理体系
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制定消防抽查实施细则和检查计划并向社会公示。以重点监管为补充,针对火灾多发频发行业领域和重点时段,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以“互联网+消防监管”为支撑,推进“智慧消防”和消防物联网建设,提高火灾防控和预警能力,在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实地检查、在线监测、远程监控等方面深化“一呼百应”监管模式的应用。针对一些不具备条件从事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可能违规从业的问题,应采取措施加强监管。一是制定从业条件和服务标准,对场地设备、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活动等作出具体规定,并相应增加有关罚则;二是引导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落实主体责任,让市场对消防技术服务活动进行自我调节配置;三是加强对机构及其从业行为的监督抽查,依法惩处不具备从业条件、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实行行业退出、永久禁入。
2.3 加强部门协作和联合执法
强化各有关部门消防安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情况通报机制,针对重要时期、重大活动、重点领域适时开展消防安全联合执法。积极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依托基层专职网格员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查隐患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消防设计审验、消防安全监管,形成监管合力。严格执行双人执法、持证上岗制度,消防干部、消防员必须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方可从事执法活动。建立较大以上火灾事故调查处理信息通报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对作出承诺的公众聚集场所实行全覆盖例行检查;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发现场所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依法责令其改正并予以处罚,同时记入信用记录。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撤销审批,责令停止使用、营业并从重处罚。
2.4 加大对重大火灾隐患及区域性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力度
针对大型商市场、老旧小区、群租房、“三合一” 场所等火灾高风险区域、单位、场所,依法实行全覆盖重点监管。各级政府、行业部门要根据区域和分管行业火灾风险特点,针对久拖不改或整改困难的火灾隐患建立重点监管清单,提请政府职能部门挂牌督办,,督导帮扶辖区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将火灾隐患整改落实到位,坚决遏制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以“防消联勤模式”积极开展针对性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规范重点监管程序,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如被整改单位的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设施和器材是否保持完好有效;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是否配备齐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电器线路敷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情况应进行全面掌握,严格督促整改到位,坚决做到以“零容忍”的态度彻底整改消除重大火灾隐患。
2.5 推进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监管
建立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信用承诺制度,将单位履行消防安全信用承诺情况记入信用记录,将信用记录及时推送至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信用管理制度,实施消防安全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严格守法、消防安全情况良好的单位,减少抽查频次;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单位,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采取专项整治等形式增加抽查频次,加大监管力度;对承诺严重失实、存在重大火灾隐患、拒不改正违法行为、多次违法违规的单位,纳入失信“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2.6 加强火灾事故倒查追责和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落实火灾事故调查处理规定,明确职责权限。落实火灾事故分级、延伸调查制度,对监管责任不落实或履职不力的部门及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全面推行执法公示制度,将消防执法依据、人员、程序、结果等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细化、量化裁量基准。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核审批、重大执法行为集体议案等制度。推动执法行为网上流转、全程留痕、闭环管理。建立健全消防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质量终身负责制,大力整治消防执法改革中消极怠慢、敷衍塞责、变通执行等落实改革政策不到位,以及消防监督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做到有责必问、追责必严。
3 结语
科学工作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利国利民,在具体建设实践过程中,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安全大于天、生命最宝贵”的安全发展理念,落实“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推动消防执法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正公开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积极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增强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确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资料:
1 王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产业化发展理论探讨[J];才智;2019年04期
2 杜志强;;关于加强辖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管理学家;2018年05期
3 邓志明;;加强消防监督管理机构执行力建设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