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造创新环境,促使学生参与思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字意味着学生要主动去学,而不是坐而受教;“生”字意味着,生活、生存。综合考虑两个字,就是学生要自主生活,也是学习之道。出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换而言之,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全方位调动学生能动性,从日常学习活动入手,逐步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具体而言,其一,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打造民主型教学氛围,并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加入深度互动活动,成功将教师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协助者。同时,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予以鼓励、支持,协助解决学生问题,为其提供创新的信心。其二,营造浓厚的学科教学氛围,以便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创新能力。其三,课堂自由是在可控范围内,信息技术课一般会在机房内上课,在上课期间,学生会处于放松状态,一旦教师不加以约束、管理,很容易出现完不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因此,课堂中的自由是相对的,需要一定约束条件。
二、导入创新内容,引发创新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先根据课程主题与主要内容,利用搜索引擎与新媒体工具,收集和整理必要的教学资源,创新设计与制作教学课件,其中融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创新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导入创新内容,吸引学生观察,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创新思考。例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和活动评价,是针对前面课程的综合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本课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导入丰富多彩的创新旅行计划,比如“本地自然与文化之旅、环中国之旅、坐上火车去拉萨、探访陇海大动脉”,融入相关风景图与旅行计划,在课堂上展现这些创新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问:结合信息的获取知识,利用搜索引擎等,还可以创设怎样的旅行主题?以此引发学生创新思考,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思考与作答。
三、丰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为高中生教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深挖教材新素材,即站在学生角度,创设出高效的学科教学模式,以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体而言,首先,要优化学科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深挖教材,拓展教学内容,以便扩充学生知识面,即教师既要完成教材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还要增加教学内容深度;另一方面,开展实践教学,在陶行知先生三大原理中,涉及到教学做合一内容,属于生活教育方法论,即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做法、教法、学法是缺一不可的。现实生活中需要怎样做,学生就要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教师就要怎样教;学完之后还要做,所学知识技能要运用于生活实践。换而言之,学法、教法均来源于做法,并统一于做法。为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首先,要结合实际生活组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学会信息技术。其次,要完善教学方法,即以教学方法为落脚点,考虑学生心理特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供便利,最终形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四、转变评价考核,促进学生创新
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的不同,不同的学生与小组在完成任务时会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完成得较好,有的完成得不佳。针对这类情况,为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完成任务,教师还需要转变评价考核方式,不仅要重视结果,还需要重视任务完成的过程和学习态度,根据观察与学生展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剖析学生心理,加强兴趣培养
关于兴趣,其不仅是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工作,进而发散创新性思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要具有责任心,不辜负机会,充分利用机会,借助灵敏的手抓住机会等,即发挥知识的熏染、督促力量,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智慧。对于学生而言,兴趣点可以提供直接推动力,也可以演变为探索启动器。一方面,兴趣点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实操时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推动学生思考。因此,教师要剖析学生心理,并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其一,要研究学生实际兴趣点以及需求,比如具体操作技术等,教师要利用自身知识,满足学生需要,完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其二,分析学生兴趣点,以兴趣点为切入点,开展培养创新能力活动。
六、根据创作成果,鼓励培养信心
学习的成就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与探讨中。在学生或者小组创作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展示自己的作品,说明其中的内涵与创造过程。不论是多么标准而丰富的作品,还是不够标准和简陋的作品,教师都应当给学生点赞和进行鼓励,指出其中的优点,帮助学生修改完善作品。通过针对性的鼓励,可以培养学生创造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启发学生持续创新意识。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况和学生认知情况,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主题与主要内容,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多元化与生动的活动,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其中,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中进行创新创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2(12):142-143.
[2]王树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析[J].文教资料,2006(04):180-181.
[3]刘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