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项目周期中一个复杂节点和重要阶段就是现场施工过程,一般而言,在施工时会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和消耗,同时在过程中又难以避免环境污染现象。
1.1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施工期空气污染主要包括两类,分别是颗粒污染和气体污染。施工扬尘污染主要是指现场施工中诸如水泥、回填料等施工原材料因各种人为或气象等因素产生小颗粒扬尘现象。在一些作业中,如建筑拆除、土方挖填、研磨等,易形成地面尘土,另外,建筑施工也会出现一些废气排放,暴露于地面,也会导致程度不一的空气环境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气态污染,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中所广泛采用的交通运输道路上的机械以及汽车的尾气污染,此外还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沥青等建材,以及能够形成危险废气的各类化工添加剂。这些废物都有着污染种类多、危害性高的特征,在通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影响。
水体污染:在建设或施工现场,也是主要污水排放来源之一。本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头是建筑施工污水,一个源头则是现场工作者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前者的类型包括如废水泥、钻渣、冲沙、碎石车的进场水等,此外,各种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配料或原料及其他生成物,如油污、有毒原料或外加剂及其他各种类型废弃物等未能进行妥善处理或者污染时,也可以产生城市环境污染,会严重危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噪声污染:建筑的施工噪声,是指在建设项目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自扰的噪声。一般来说建筑项目全周期都无可避免会出现噪声现象,其来源多出自工程所需要用到的现场机械,诸如压路机、拖拉器、金属绞盘、锯子等。从现场调查及数据统计来看,由机械导致的噪声,其中最大源头出自于机械与物料激烈作用和碰撞下出现的声响,如对打桩装置的撞击、磨钵与墙壁的碰撞等,而在这些噪声中,声功率级达到了130DB,这既可能让现场作业者患上职业病,也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
固体废物污染:建筑固体废物,又称建筑废物,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施工现场丢弃的固体或泥浆材料,包括建筑废物、废弃原材料和半成品,建筑垃圾多为建筑拆除时的一些建筑废料或废弃物如水管、砖块、泥土等建筑的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很大,处理此类垃圾,需要巨大的土壤资源,且会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1.2建筑施工造成的危害
由于诸多项目施工时未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环保处置,使得居民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废水、废渣等导致的大面积及影响深远的污染或损害,有时也会带来人身健康和安全危险,还会严重损害周围环境的协调和市政管线畅通,尤其是在夜间施工,影响更大。通过检测数据可知,目前国内现场施工噪声普遍控制范围区间在90DB-100DB,这一数据是大大超过欧洲标准。从全国来看,施工扰民现象极为常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保部门也在积极应对,加强监管。由建筑垃圾导致的意外及安全事故很多,如倾倒垃圾影响行人及民房安全等。据统计,此类民生安全事故已占施工所有事故总量的16%。对于公司而言,创立品牌很难,避免自毁品牌,建筑工地的环境表现代表着一家公司最直观的品牌形象。施工现场脏、乱、差或有其他不文明现象,会对公司品牌带来影响,同时给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特别是水电站建设、公路建设等规模大、范围广的项目也涉及拆迁安置,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
2建筑企业施工现场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2.1空气污染控制工程措施
在工程项目建设首先预拌水泥,在建设施工现场安装了砂浆搅拌机,机棚也必须密封,并做好了适当的减灰、防尘等保护措施,对混凝土等类型物料应密闭储存,并做好相应抑尘措施,对裸露地面应采取主动抑尘保护措施,并指定专人喷水减灰。对大面积裸露的地面、边坡以及堆积密实的土地,如绿化、喷浆混凝土等,都应做好抑尘措施。在施工现场设有垃圾站,并进行集中处理,同时按照规章进行清理和运输。在为高层住宅以及多层建筑处理建设废弃物时,应当设有密闭的临时或者专业废物管道或容器并加以吊装。对可能产生粉尘污染物的土方工程,以及其他作业禁止在风速大于四级的天气下进行。对现场土地加以遮盖,并指派专人定时洒水,泥土含水率应当控制在15%~25%,采用机器挖掘时,也应当采取适当控制措施以避免产生粉尘,可采用局部屏蔽、遮盖或喷水等减尘措施。作业人员应当依法配置防护用品,拆除老旧建筑物过程中,为了避免灰尘扬起导致对周边的粉尘污染,可进行喷水操作和处理,现场安排和放置一些喷水装置,还可以添加部分清扫设备,以专门应对现场灰尘。此外现场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及车辆装置等也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尾气排放规定和标准,并对它们进行定期维护。对于部分列入禁用范畴的有害气体超标排放的产品取消使用。
2.2污水控制工程措施
为了保护周围水环境,对于施工现场水污染要提前预防,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的生活废水,更是要严格监管,检测达到相关水质标准,要求与国家标准相一致,并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同时针对台风暴雨径流、城市生活污水、建筑污泥等不同来源的生活污水,将采用脱泥除沙、除油、生物分解、酸碱中和等诸多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置。
2.3噪声控制工程措施
为了将噪声进行有效控制,施工现场须严格根据国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合理使用噪声设备和施工机器,同时作业时段也依据规定科学安排。在施工期间,搅拌机要定期维护检修,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更换。各种高噪声的机械和设备应当尽量避开附近居民点,以降低空间布局对噪声的影响。在施工现场机器设备选择应尽量符合相关标准,并附加减振或消声措施,也可以在其外部添加其他的吸音隔音措施,可以利用遮蔽物或绿化带等手段,另外施工中应该尽量降低人为噪声的出现,料斗或钢筋不能进行直接撞击等行为。机械凿岩作业也需要利用一些振动或噪声更低的工具,如破碎枪等。在敏感时段(22:00-6:00和12:00-14:00)应避免粗化操作。现场混凝土运输泵或进行振捣操作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噪声处理,让噪声排放达到规定标准。
2.4实施绿色施工
建筑业是土地资源与能源的重点消费行业。中国建筑业在未来的发展不但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建筑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主要表现在基础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要解决社会和环保问题,建筑业必须从传统的高消费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高效集约型增长模式,由传统劳动密集型的建设模式逐步过渡为科技密集型建设模式。绿色建设是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绿色生产是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减排节能,促进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清洁生产方式的应用有效降低建筑业的能耗与污染排放量。
3结语
项目现场施工的环境管理需要各方参与,只有在协同共进中才能让环境管理体系得到充分落实,同时也能有效推动绿色建筑及技术继续向前迈进。本文主要讨论了环境管理过程中,作为主要参与方的施工企业的主要角色及应对机制,但也充分意识到了其他绿色施工参与者角色的重要性,如政府等。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实现这一愿景,绿色管理也成为当前一个新课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谭芬芳.房屋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4):71+73.
[2] 高晓.工程施工环境污染与防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4):75-77.
[3] 张栋.市政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203-204.
[4] 李俊.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J].砖瓦,2020(05):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