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张银全 蒋艳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银全 蒋艳成 ,. 湖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128.
摘要: 湖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展以来成效显著,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SWOT分析,改良贷款运行模式,优化风险补偿金分担机制,充分发挥风险补偿金使用效益,规范贷款管理,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良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对策
DOI:10.12721/ccn.2022.157128
基金资助: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下简称“生源地贷款”)是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不用愁”的主要手段,也是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重要举措,更是助力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湖南省生源地贷款开展有序、成效显著。然而,以国家政策扶植和行政助推为主动力的生源地贷款仍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制约着生源地贷款良性发展。本文分析湖南省生源地贷款的优势与劣势、威胁与机会,对生源地贷款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湖南生源地贷款发展状况

生源地贷款是金融机构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和入学新生发放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湖南省2008年启动国家生源地贷款,国家开发银行为唯一承办金融机构,2013年省属高校停办高校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贷款,2021年贷款规模已达9.7亿元,受益学生11余万人,成效显著。表现在①全覆盖,涵盖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学生;②应贷尽贷,只要符合贷款条件,就能贷款;③贷款质量高,截止2021年贷款本息违约率不足1%,有效缓解了湖南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的经济压力,基本实现教育公平化。

二、湖南省生源地贷款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指企业战略分析法,是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

1.生源地贷款拥有的优势

金融属性主要指融资工具、投资工具以及能利用融资杠杆来进行投机运行的市场行为,生源地贷款相比高校贷款,更符合金融属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加,其优势也更加凸显。首先,信息准确率显著提升,办理手续简洁快速。生源地贷款实行归属地化管理,使贷款双方获得的信息准确率有显著的提升,信息更真实,准确率更高,采取就近原则办理,贷款申请手续更简化,学生户籍地提出申请,相对成本较低,时间较短。

其次,贷款支持面广,贷款服务更加人性化。生源地贷款覆盖全省各地州市,不仅涵盖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学生,还包括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学生,维护和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让每一位贫困学生圆自己的大学梦。建立了较完善的生源地贷款管理系统,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贷款情况。开拓创新,开通支付宝、微信查询和还款功能,短信温馨提示还本付息,各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心关爱每一位贷款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还款情况,有利于贷款良性循环发展。

再次,“绑定”学生家长,贷后管理得到改善。学生家庭相对稳定,家长具有见证人和担保人双重身份,会增加贷款人的还款责任和意愿,客观上可降低道德风险,学生与其家长共同承担经济责任,家长相对学生本人诚信度高,因此贷款安全性好,追讨容易,风险相对较小。地方政府由于投入了风险补偿金,其回收贷款的决心和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加强,有利于贷款本息的回收,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2.生源地贷款存在的劣势

一是贫困生认定形同虚设。贫困生认定困难,贷款资格无法审查。经走访调查,县级资助中心一般为2-3人,管理一个县,资格审查难度非常大,很难走访调查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而2019年开始取消各级贫困证明盖章,“个人承诺”代替行政部门盖章,凭个人承诺可申请助学贷款,贷款资格审查认定形同虚设。

二是贷款风险管理主体错位。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只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分行,市县级管理都都没有经营网络,只能通过“遥控”方式来防控助学贷款各类风险,与省教育厅合作,在各县教育局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源地贷款业务办理问题,但各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广大中小教师则承担管理生源地贷款的艰巨任务,由此造成了贷款管理主体的错位[1]

三是贷款运行模式单一。当前我国生源地贷款市场格局已经是国家开发银行“一家独大”,这种垄断行为实际上破坏了学生贷款市场的多样性,其长期影响必然是制度的不可持续。目前全国有福建、河北、黑龙江等省引入多家银行承办生源地助学贷款,而湖南省承办银行仅国家开发银行一家,不利于湖南省生源地贷款可持续发展。

四是风险补偿金分摊机制不合理。风险补偿金机制很大程度上分担了银行所面临的损失,有效降低银行金融风险,保障银行在助学贷款工作中的积极性。生源地贷款风险补偿金为贷款本金的15%,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各承担7.5%,政策完全担负了贷款学生产生的潜在风险的损失,而直接受益生源地贷款的高校没有分担风险补偿金,无法将高校的工作动机完全调动起来,难以将风险补偿金的杠杆作用发挥出来 [2]

三、湖南省生源地贷款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湖南省生源地贷款发展了十余年,无论是贷款规模,还是贷款质量都取得不错的成绩,针对现有的生源地贷款政策及现状,进一步优化贷款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现有生源地贷款运行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生源地贷款高效可持续性发展,建议湖南省引进第二家金融机构(承办银行),逐步改变现有单一的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贷款模式,主要考虑农村信用合作社,多种生源地贷款模式之间的竞争有助于降低整个贷款系统的运行成本。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各地信用社对学生家庭情况较了解,金融业务比较熟悉,信息系统建设更完善,发放贷款和贷款回收相比国家开发银行具有一定的优势,更大程度上缓解了县资助中心贷款回收压力,让教育工作者回归社会教育功能。

(二)修订风险补偿金分担机制,增加高校分担比例。生源地贷款可持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是金融风险防控,全国实行的风险补偿金制度是生源地贷款风险防控重要保障,随着生源地贷款规模不断增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矛盾非常突出。风险补偿金分担机制存在不合理,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中“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存在一定偏差,为增强高校与贷款政策的“利益一致性”,发挥高校职能,减轻政府特别是地方财政压力,建议增加高校风险补偿金分担比例,将地方财政承担的50%由地方和高校共同承担,视情况测算高校承担的合适比率。

(三)充分发挥风险补偿金使用效益,激励基层组织积极性。风险补偿金是防范金融风险,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的风险补偿金。随着贷款回收规模增大,风险补偿金按政策逐年逐步返还,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返还资金“不会用、不敢用、不能用”的现象,严重影响各县资助管理中心工作积极性。建议湖南省出台“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明确风险补偿金使用范围,用于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开展、奖励经费、学生资助和救助等支出,增强风险补偿金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保障生源地贷款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生源地贷款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助学贷款政策和助学方式,是实现教育公平有效途径。湖南省应抓住机遇,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充分生源地贷款金融工具,助力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为湖南省经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臧兴兵,沈红. 生源地助学贷款SWOT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04):64-69.

[2]冯婷莉,许恒.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再探 [J].教育研究,2019(4):130-1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