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研究
陈玲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玲玲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生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自主探讨;角色扮演;社会核心价值观
DOI:10.12721/ccn.2021.157016
基金资助: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助力之一。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开展。

1.组织学生自主探讨,激发课堂活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一直以来都被学生看做是一门枯燥且乏味的学科,学生在上道德与法制课时对于课程本身并不重视,甚至有些同学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看作是其他文化课之余的休息的课程。诚然,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学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更加好理解,但是抱着轻慢的态度上道德与法治课,难免会降低课堂效率,学生也没有办法在课堂之中获得学习的成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思维,更多地组织学生自主探讨,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道德法治课堂的严肃性与重要性。教师可以以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讨,例如,在遇到某

一社会问题时,首先用学生自主探讨的方式引入,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上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之中,教师更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中组织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充分的思辨,在小组内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组的同学展开辩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样也能让各种思维在课堂上不断地碰撞,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

2.开展角色扮演,让小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义

所谓角色扮演,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基本方式,以小学生的角色感受为基础,进行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在学校内展开的,很少有机会能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进行集体的实践,而学生所获取的学科知识通常也是在教室内完成的,在教室这个封闭的环境,要想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将角色扮演的形式带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例如,在《安全地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就能让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教材中“在这里玩安全吗?”四幅图片的引导,让一部分小学生模仿图片中小孩子的样子玩耍,一部分小学生扮演成“安全员”,根据自己掌握的安全知识进行劝阻,让小学生们自行发挥,自行表演,这不仅仅能让我们二年级的小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之中,同时也能将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提升上来,这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也是今后教学的方向。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校园的公共场所进行现实版的“在这里玩安全吗?”,引导学生把日常中小伙伴们经常会出现的某些行为表演出来,大家一起评判,从而纠正一些不注意安全、伤害到别人的行为,肯定做得好、守纪律的行为,树立一个遵纪守法的正确榜样。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我们要好好玩,健康地玩,安全地玩”,这是一个理论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也是一个识法律己的过程。

3.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德育教学

无论是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还是对他们各项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形成一个常态化的任务。应该明确的是,这些内容都不是在一两节课中就能完全实现的,所以要将其渗透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所以如何让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保持极大的兴趣,对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对待,主动参与配合老师的工作,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教学方式入手进行创新,让课堂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比较贪玩的特征,所以要想让他们的注意力在一节课中完全集中在教师身上,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一味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内容是不可取的。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这样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以往教师需要考虑课堂时长以及教学任务,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现在都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顺利解决。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等,让学生提前学习,打造翻转课堂,这样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以及思考,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师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探究的窘境。例如在“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就可以

很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这部分内容非常多,教材只是展示了一部分,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资料,他们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一是可以发展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能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无论哪一种,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是学生后续学习、发展所需的关键品质。

结论:总而言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助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彩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52-153.

[2]赖其煊.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现代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36-37.

[3]林敏芳.运用情境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70-71.

[4]戴蕊.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32):167-168.

[5]诸葛育敏.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92):101-102.

[6]李志玲.以道德与法治为载体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7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