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传任务过程
鉴于本次口译实践为随堂模拟口译,所以笔者将其分为口译实践进行阶段和译后反思阶段。
1.1口译实践进行阶段
口译实践进行阶段主要包含两部分:初译与改译。笔者在初译阶段,对内容进行大致翻译,保证译文初步正确;在改译阶段,进一步针对初译阶段未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初译阶段:初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者在了解内容背景的基础上,初步完成内容的翻译。本次所选的演讲者发言材料多长难句且句子各成分混杂,译者需要将其成分理清才能保证翻译质量。由于笔者并无时间做译前准备,因此初译阶段存在很多漏译、误译问题。
改译阶段:在改译阶段,笔者补全了漏译之处,并且重新修改了初译阶段不太顺畅的译文。之后,笔者再次重新阅读原文,以确保正确理解发言人的意图。为了正确翻译专业领域术语,使译文更忠于原文且通顺,笔者查阅了有关专业术语的正确表达。
译后反思阶段:本次模拟口译实践完成后,笔者根据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语言表达和笔记方面进行了译后处理。
2.释意理论概述
释意理论强调翻译是交际行为,翻译的对象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许钧,2004:119)。释意派从语言层次角度出发,将翻译分为词义、话语和篇章三个层次(龚龙生,2008:108)。释意学派认为词义和话语层次的翻译是词语对应的代码转译,而篇章层次的翻译则是意义对等的释意翻译(王斌华,2008:72)。释意派将其研究着眼于篇章层次,提出成功的口译应实现语篇意义上的对等,包含内容、认知和情感上的对等,而不是完全机械的词语对应。
3.案例分析
本章将以释意理论为指导,采用句式重组和成分转换2种口译策略来分析大会发言中的鹿心社致辞。
3.1句式重组
释意理论强调翻译遵循交际原则,将原语语言符号转化为思想,再由思想转化为另一种符号语言(勒代雷,1994:28)。因此,在进行汉英互译时,译员可以选择采用句式重组的方法,跳出原语句子形式的制约,调整句子的语序、结构和内容,用目的语的语言习惯重新组织语言。徐亚男、李建英(1998:173)认为,句式重组主要包括顺拆法、倒拆法和抽词拆译法,笔者将在下文举例分析顺拆法。
例1:原文:本届盛会由印度尼西亚担任主题国,并首次邀请欧洲国家波兰担任特邀合作伙伴,努力在推动中国—东盟务实合作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初译:Indonesia is the theme country of this grand event, and Poland is also invited as a special partner, striving 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China-ASEAN pragmatic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改译:Indonesia is the theme country of this grand event, and Poland, a European country, is invited as a special partner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event strives 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China-ASEAN pragmatic cooperation and build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ith high quality.
分析:在改译阶段笔者首先补全了漏译之处的信息,之后在这句话的处理上采用了顺拆法,将句子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重新划分翻译。原句的主语是“本届盛会”,句子较长,按照中文内在的逻辑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努力在推动中国—东盟务实合作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逻辑主语是本届盛会。但是,因为中英文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如果翻译成英语时按照字面翻译,很容易让读者迷惑,即发挥更大作用的到底是本次盛会,还是前面提到的印度尼西亚和波兰。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笔者进行了改译,将原句拆分成了两个句子,并且在第二句补充了主语“本届盛会”,这样更符合目的语的语言逻辑、便于译语听众理解,也体现了释意理论所强调的翻译并非代码转换,而是一种动态、积极的交际行为,关注听众的信息需求和思维习惯。
3.2成分转换
英语与汉语无论是从语法体系,还是在句式句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下文中,笔者将主要讨论转换法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
3.2.1词性转换
汉英互译时,汉语的动词在英语翻译中常转换为名词,用于将句子合并到一起,紧凑易懂。
例2:当前,广西正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初译:At present, Guangxi is fully carrying out the new position and mission under the President Xi and Central Communist Party and developing a new pattern in all areas.
改译:At present, Guangxi is implementing the new positioning and new mission given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ttern of all-round opening and development.
分析:笔者在初译时,因为过于纠结如何翻译“新定位和新使命”,导致没有听清后面的句子,只是捕捉到了模糊的信息,所以在初译时出现了漏译。在改译阶段,笔者最初是想将“构建”译成“establish”,后来发现目的语中并无此类句型,可读性差。于是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脱离了原语语言外壳,采用了词性转换法,将原语中的动词“构建”转换成了目的语的名词“construction”,这样句式结构更为紧凑,表达更为地道,易于目的语读者所理解,从而实现了意义对等。
3.2.2句子成分转换
根据不同的汉英语言习惯,在汉英口译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句子结构转换的现象,就会出现汉语的宾语转换为英语的主语这一情况。
例3:原文:本届盛会由印度尼西亚担任主题国。
译文:Indonesia is the theme country of this grand event.
分析:中英文在语言结构上有很大差异,英文习惯将主要信息放前面,而中文则反之。原句中的主语是“本届盛会”,宾语是“印度尼西亚”,这是中文的习惯表达方式。但是,如果照搬原句,翻译出来的译文就晦涩难懂,可读性太差。释意理论强调成功的口译应实现语篇意义上的对等,包含内容、认知和情感上的对等,而不是完全机械的词语对应。因此,笔者采用了转换法,将原句中的宾语“印度尼西亚”作为了英语译文中的主语,从而突出了关键信息,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4.总结
本反思性研究报告以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会发言中的鹿心社致辞作为口译实践材料。总体实践过程分为初译、改译和译后反思三个阶段。笔者通过这三个阶段总结出了模拟口译实践中遇到的翻译问题与翻译重难点,并在释意理论指导下进行了针对性地解决。
通过本次口译实践,笔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意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不
仅要有扎实的双语知识,还要做好充足的译前准备。希望笔者在报告中所叙述的内容能为日后涉足此领域的口译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龚龙生. 从释意理论看口译研究,《中国外语》(02):108,2008.
[2] 玛丽雅娜·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La Traduction Aujourd’hui Le Modele Interpretatif ),刘和平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1994.
[3] 王斌华. 口译即释意?——关于释意理论及有关争议的反思,《外语研究》(05):72-76,2008.
[4] 徐亚男,李建英.《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