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了进一步提升柑橘的产量和品质,贯彻落实“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本文对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集成探索研究,为柑橘绿色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一、利用生态调控技术加强绿色防控
随着柑橘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柑橘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中病虫害是影响柑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原因。以往农户简单喷洒化学农药就可以解决的病虫问题,随着种植产业化这种短、平、快的方法显然不可取,且对环境危害较大,还显著提高种植成本。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多年的种植经验,结合专家建议,发现生态调控是柑橘绿色防控技术的首选。其一就是加强种植区的病虫检疫,病虫检疫在养殖业已经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流程,检疫方法多样先进,种植业还需要多多发展检疫技术。有关部门可以设立检测站点,按时定期到柑橘生产地检测,强化运输过程中的检查,将病疫扼杀在萌芽状态,对发现的黄龙病、柑橘溃疡等产物立即销毁,防止病害面积扩大。
例如,在柑橘生产过程中,农户可以主动联系检疫站的人员,或者将产品抽样送到站点,一来可以了解柑橘的生长状况,随机选择发育中庸的营养性春梢,对其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二来可以提前预防病虫问题,防患于未然。在柑橘种植中还要防止外来性病虫问题,有些病虫随着其他产物进入本地,若缺乏这些病虫的天敌,人工也不及时发现很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柑橘病死后者溃烂。
二、利用理化诱杀手段加强绿色防控
理化诱控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绿色无污染的防治手段。从古代起农户就知道在树下放置灯源就可以捕杀害虫。具体操作措施包括灯光诱杀、糖醋液诱杀、黄板诱杀等等,可以根据病虫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诱杀方法,还要注重诱杀的时节、天气、地理位置等因素,在操作过程中按照科学原则放置诱杀工具,操作失误或者操作措施不规范都会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以灯光杀虫为例,在灯光诱杀的过程中选择有针对性的杀虫灯,这种灯与普通照明灯不同,光的扩散、颜色,还有灯的整体构造都是针对捕杀害虫制定的,还可以选择节能式或者太阳能式的杀虫灯可以反复利用,减少人工充电的繁琐步骤,节约杀虫成本。
例如,春天万物复苏时,各种虫、蛾也开始在柑橘园出现,它们以花粉、柑橘的枝干为食,减少花粉的数量与传播率,过度啃食枝干造成柑橘死亡或者疾病,直接导致产量降低或者品质下降。这时可以在果园放置数百张黄板,根据的是某些虫、蛾的趋光性原理,黄板的规格在0.2*0.3最为适合,不几天黄板就会沾满害虫,这时及时换新就可以。还可以根据某些虫子对气味的敏感性选择糖醋液诱杀,在广口瓶内防止糖水、白醋、白酒、杀虫剂等混合物,待混合物挥发虫子闻到味道就会飞到瓶子里,进而杀死害虫,需注意的是瓶子口过大导致虫子还会飞出去,过小虫子飞不进,要选择最为适合大小的瓶子。
三、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加强绿色防控
生物防治是根据万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实现病虫害绿色化治理。柑橘园内是一个闭合的生态场,既有危害柑橘的金龟子、黄蛾、红蜘蛛、黄蜘蛛等,也有利于柑橘生长的捕食螨、植被和鸟类。以往的柑橘种植只是考虑到柑橘自身的养殖情况,对各种草、虫不加分类的杀灭干净,这种治理方法看起来使果园干干净净,杀死病虫的同时也杀死了病虫的天敌,是一种不经济的原始治理方法。先利用科学上生物相克的道理,留下部分植被杂草,有选择性选择杀虫,经试验田测试,这种方法具有可持续性,效果良好,还保持了果园生态的完整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例如,可以选择释放捕食螨对付害虫,害虫主要包括柑橘螨类,每年释放的数量和次数根据柑橘园病害程度确定,一般在春季杀虫高峰期之后释放一次,如果果园病害严重就可以在8月份再释放一次,密度大概是一棵树下一袋捕食螨,如果果树种植时间久,枝干茂盛就可以多放置一袋,利用捕食螨手段还要注重之前有一次果园病虫害清理,先清理部分害虫,捕食螨的具体放置方法也有严格要求,注重防水、防晒,及时检查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植被杀死害虫,有些害虫喜欢高温干燥的环境,低矮植被多生长有利于改变果园小气候,增加果园湿度,从而破坏红蜘蛛、黄蜘蛛等害虫的生长环境。
结语:柑橘绿色防控技术多样,实验研究表明多种技术集成利用才能使病虫防治效果最大化,这种绿色防控手段相比于以往的化学手段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柑橘园的生态呵护,提高了柑橘品质和产量,使得柑橘市场价格稍微提高,有利于柑橘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稳根,刘新生,李素娥,周尔槐,肖委明.农作物病虫害“三生四诱一隔”绿色防控技术及“三高三低”科学用药技术的应用[J].科学种养,2020(03):37-40.
[2]郭春艳,刘学元,张卜芬,刘启梅,杨承玲.红花套镇柑橘脂点黄斑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技术[J].湖北植保,2020(01):58-59+64.
[3]刘迪,孙剑,黄梦思,胡雯雯.市场与政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协同作用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05):1154-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