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视角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金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金苗,. 从审计视角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761.
摘要: 要想改变当前的农村人居环境,应该必须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方面进行严格处理,并且与其基本条件相结合,综合分析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对策,这样才能为乡村生态振兴与发展奠定基础和前提。基于此,对从审计视角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审计视角;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DOI:10.12721/ccn.2023.157761
基金资助:

引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又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明确提出重点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任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8年专门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提出的制度性的、长远的规划。其基本原则在于深入落实党管农村工作,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的融合与发展,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激发活力、改革创新的目标。具体来说,需要从优化乡村发展格局、统筹呈现发展空间以及精准脱贫等角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整体发展。从总体上来看,乡村振兴需要从乡村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分阶段落实发展战略,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针对性、详细的发展指南,最终促进美丽乡村构想的全面落实,助推我国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

2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义重大

2.1是满足农村居民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

目前,我国已全面迈入了新的时代,这种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已有显著变化发生,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逐渐增长,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愈发明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不再局限在物质上,他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升。可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地农村的环境逐渐恶化,垃圾满街、道路泥泞、禽畜散养等问题十分严重,加上污水排水、自来水供水以及污水处理等设施不到位,对农村的村容村貌造成了不利影响,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形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力度,为广大百姓营造出干净卫生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幸福指数,满足其在美好生活方面的追求。同时,这也是化解矛盾的一条有利途径。

2.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固本之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对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治理,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系统化生态治理,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守住农村生态利用红线,稳住环境保护监管底线,控制生态循环标线,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一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能源开发等专项整治,切实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保障土壤和水体生态安全。二是坚持发展生态农业。追求农业高质量发展,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从重产量转变为重质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残留,奠定绿色生产基础,返璞乡村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芬芳沃土、洁净空气。三是构建经济循环发展格局。坚持低碳发展,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广与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产方式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具体实践

3.1加强微观治理,筑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

农村“两委”是人居环境整治的组织载体,我国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保障生态安全、传承乡风文明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宜居宜业目标还有差距,宜居宜业涉及乡村的经济水平、治理效能、产业发展等微观的体制机制。一是探索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强化乡村治理的制度基础。谋划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全局,释放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强化乡村微观经济载体,履行基层公共服务职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二是推动农村经营方式改革,提升乡村治理主体实力。以带动小农户、脱贫户发展为提升重点,高质量构建农业经营体系,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动能。三是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的政治保障。注重选配专业型干部充实到乡村领导班子中,打造具有较强能力的乡村基层组织。 

3.2重点关注顶层设计规划,全力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一是聚焦市县有关部门是否及时落实上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的部署和要求,在设计本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时,是否综合考虑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环境劣势,制定符合本区域客观实际的整治方案和阶段任务。二是重点关注各地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是否存在项目规划一刀切,是否将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人居环境基础较好的区域等纳入规划范围,是否存在过度整治规划及形式主义问题。三是重点关注各级政府承担的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完成情况、政策措施落实进展情况和政策目标实现情况,揭示和反映规划不衔接、机制不完善、责任不落实,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等影响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及“最后一公里”问题。

3.3重点关注资金绩效,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合规合法高效

审计人员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财政资金进行监督时,应严格根据《中央财政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暂行办法》《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重点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财政资金的筹集、分解下达、支出使用、预算绩效等内容。首先,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筹集渠道的合法性。审计人员应当聚焦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来源渠道是否合法,财政规划与预算安排是否匹配等问题,审查地方政府在安排配套资金时,是否存在以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违规举债,同时以担保函、承诺函等形式为建设项目融资提供担保等造成地方政府变相增加隐性债务问题。其次,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解下达的合规性。审计人员可聚焦被审计单位和所在地区财政部门,审查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分配资金、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或项目分配资金、擅自超出规定范围或标准分配资金,弄虚作假或挤占、挪用、滞留资金以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3.4改进考核机制,完善基层管理体制

基层的特殊性和关键性要求基层工作者提升专业水平,促进管理机制合理化、科学化,实现基层的减负增效。现阶段基层管理机制不利于基层发挥基层事务管理的主动性,也难以激发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基层工作者更多时候沦为工具人的角色,单纯为完成上级指标而努力,承担着整治后果和单向的考核压力却又没有相应的反诉空间,更无法逃避问题。改进考核机制,使得考核机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不仅仅是从领导满意的角度,更要从群众满意的角度,为群众利益考虑。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要考虑基层能力和基层需求,建立合适的反馈机制,促进基层管理科学化,提升基层管理效率。

结束语

习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突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设施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扩大乡村的正外部性。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保障生态安全、传承乡风文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开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把修复生态与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廖春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84-86.

[2]王富忠,胡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J].农业经济,2021(11):43-45.

[3]赵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J].山西农经,2021(18):95-96.

[4]徐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09):82-86.

[5]李克乐,杨宏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7):21-2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