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乡村振兴主要是指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得以发展,要使乡村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扶持乡村,并使科学教育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手段。科学普及能够直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的振兴,从而间接推动乡村文化、组织的振兴。
一、科学普及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通过科学普及知识,提高农户的科技素质,以及劳动和生产技术,帮助农户“造血”。乡村科普工作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农户素质提高、乡村建设和科教兴农,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乡村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和提高农户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乡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1]。”但目前,我国乡村生活污水治理仍然是以对环境不利的方式为主要手段,严重影响了农户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对其日常的卫生管理。通过科普教育,使农户获得更多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医疗保健知识,从而为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辨别伪科学,尤其是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置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普及技术,不仅可以改变农户的观念,还能改变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把科学融入生活。
二、乡村振兴中科普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使乡村科普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应该更加普及宣传范围,尤其是乡村和城镇。只有如此,社会才会加大对"三农问题"的认知,把重点放在乡村振兴上,推动乡村科普,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使乡村科普的内容更贴近民众的现实需求
人民追求更好的生活,第一步就是保证粮食的供应,保证粮食安全,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品质和安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经成为大众的主要消费区域。所以,乡村科普工作要更切合实际,解决乡村生产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要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又要增加农产品质量。
(三)满足对于乡村科普活动的多层次需求
不同群体对科普活动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农户需要了解、掌握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文化水平高的人更愿意去读科学书籍,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更愿意通过录像来了解如何操作、如何完成某一农活。因此,科学普及工作应从多个层面进行,多媒体、立体化地进行,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准确划分出不同的农业科普对象。通过举办科普展览、读物、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等形式对乡村进行科普宣传,以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2]如:目前,东莞市共设立科普教育基地121个,其中农业类科普教育基地有37个,占30%,分布在东莞市36个镇街。
三、以科学普及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策略
(一)以科普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而以农业为导向的科普活动将会有效推动乡村产业的稳定发展。中央乡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根据本地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乡村产业发展的科普工作,例如在一个区域,以中成药为特色的地方,要加强对中成药培育、加工等方面的宣传,使参加者了解不同中草药的生长规律和栽培技术,从而保证中成药的品质,为中成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业发展共识。又比如东莞市的太粮米业,作为我市主要的粮食储备企业之一,每年的梁储备量达我市粮食储备量的50%以上,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在企业内部建立科普基地,向参观对象展示粮食的历史、技术等,总之,科普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知识、技术支持,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从而直接推动乡村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以科普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充足的乡村人才,必须注重乡村发展中的优秀人才。人力资源是民族复兴、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乡村振兴更需要人才支持。因此,要把重点放在人才振兴上,既要把乡村需要的人才引进到乡村,又要把各种有能力的专业人才带进乡村。在培育乡村急需人才的过程中,科学普及在其中扮演了很大的角色。科学普及不但能提升农户的科技素养,还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机生产技术。比如,可以把重点放在乡村振兴发展和创建漂亮风景的举措上,加速建立乡村研究平台(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将优秀的科学文化资源,送到乡村,为乡村人才培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展技术培训,普及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动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要大力培养新技术、新品种,培养一批会学习、会技术、会信息、会管理、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户。乡村产业发展以人才为基础,乡村振兴之关键在于培养乡村人才,因此,人才振兴要以人才发展为首要任务,突出科技对乡村人才的发展,形成人才、土地、资金和产业集聚。由此可见,以科普为载体,推动乡村振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以科普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让乡村生态环境更加适宜居住。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科学普及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要让大家都意识到,生态振兴对于人们生存是多么的重要[3]。乡村环境是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根本,营造美丽的村庄,才能保持乡村的永续活力。科普教育是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要在乡村中进行有机广告的设计,让环保理念真正成为现实。第二,普及环保科学知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环保措施。第三,科学耕作能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冲击,这就需要普及科学的耕种方法。由于农业活动占用了地表上最大的人造土地,因此,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大。例如,在西部风沙大的地方,通过普及秸秆覆盖技术,可以调动农户在冬季进行秸秆覆盖,从而降低冬季的沙尘暴,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又如江南水乡,当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会导致居住环境发生变化。由于稻田是一种人造湿地,它对调节气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种科学普及后,为了保持湿润的生态环境,各级政府、乡村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一部分稻田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因此,用科学普及来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
(四)以科普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科普能够使乡村人才得以振兴,能够推动乡村工业、生态环境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用科学来推动乡村文化复兴,既是对我们民族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种复兴,同时也是对乡村社会精神的塑造。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基层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科学普及推动乡村发展的大环境下,乡村组织活力会变得更为简单。乡村组织振兴和良好的治理是密不可分的,而科学普及教育则为乡村人才注入了活力,并造就了一支蓬勃发展的乡村组织,为乡村工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强乡村组织振兴,是发展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先决条件。因而,科学普及既有利于乡村社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基层组织结构的健全与强化,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进步。
结束语
总之,各级政府要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规划,为农户科学普及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要加大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建立科技服务系统,发展生态农业以及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强化文化遗产等,这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陈秋菲,贾国强.农业科学普及助力乡村振兴实证研究——以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1):160-164.
[2]邓蓉,陈余.以科学普及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J].现代化农业,2022(02):61-63.
[3]郭瑞,龚颖,叶松,王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社科知识普及载体创新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21,36(0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