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所以我国政府更加关注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希望通过森林资源来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得出,森林工程的营造作业活动能够净化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并且能够带来长期的发展作用。当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工程管理水平相对偏低,形成的林业工程作业环境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技术工程人员,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提升营造林质量的措施,从而促进林业工程的全面发展。
1林业工程中营造林的意义
1.1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树木在生长过程当中会产生光合作用,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散发出相应的水分,从而有效的增加空气的湿度。另外,一些植物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起到了一定的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如果营造林的质量较好,会对空气的净化产生一定的作用。而且景观设计师需要利用植物进行噪音隔离,从而减少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它能起到一定的隔音降噪作用。同时,高大美观的树木能起到一定的美化效果,从而带来人们更多的视觉感受。
1.2防止土地沙漠化
植物根系具有较强的吸水作用,它能够保持土壤的整体湿度,不会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并且树木的根系相对发达,它会牢牢的稳定土壤,从而进一步降低土地沙漠化的现象。所以,林业工程中的造林能够避免土地沙漠化的现象,并且能够防止土壤的养分流失,避免土地沙漠化的形成,从而防止土地被有效破坏,同时能够降低泥石流现象的产生,对地下的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3长远利益
营造林能选择的树种相对较多,并且大部分是经济类树种,同时可以种植茶叶和药材,所以营造林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组织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各类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全面应用,林区群众的收入有了全面的增长,同时建立更加稳定的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2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
2.1林业管理维护水平低
对于树木来讲,开展日常的养护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树木病虫害的现象,从而提升了树木的生产效率。对于植物来讲,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相对重要。然而仍然还有一些单位没有关注林业管理工作,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工作处理。并且树木种植之后没有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导致树木存在诸多病虫害现象,从而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有效的降低了林业的产出和经济价值。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须要开展施肥和修剪工作,全面增强树木的成活率,从而实现林业工作的管理和发展。
2.2林业工程作业设计不完善
林业工程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开展林业管理工作中没有做到有效的规划和设计,从而导致树种的选择不够合理,形成的林业结构不够科学,从而全面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效率,其形成的种子密度不够科学。导致林业工程作业过程当中,因为前期资料收集的不够全面,设计的方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效工作。
2.3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较差,导致出现了违规操作的现象,从而导致营造林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影响营造林的工作质量。并且由于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很难接受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一些疑难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一般来讲,没有较高的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相对较差,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营造林工作中,从而导致了质量问题的形成。
3提升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措施
3.1做好林业规划建设
对于营造林来讲,专业的营造林工作人员和科学的规划造林决定着造林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必须要全面提升营造林的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在对林业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形成一定的造林方向。根据营造林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合理的树木进行有效造林,并且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同时营造林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从而有效的保证营造林工作的正常开展。
3.2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工作水平
首先,相关单位应积极引进技术水平较高的林业技术人才,并让这类人才对单位内部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带领全体技术人员实现技术水平的提升。另外,单位需要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开展相应的培训,让技术人员明确不同技术之间的区别,尤其需要掌握好不同树种的维护技术,同时对树种常见的病虫害分辨方式及防治方式进行培训,降低树木病虫害发生率。对于技能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要予以相对丰厚的报酬,鼓励技术人员通过提升自我技术水平获取更高收入,激发技术人员的学习意识和提升意识,并让其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真正投入到营造林管理工作中。
3.3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完善林业作业设计
对于设计工作来说,需要设计人员提前做好项目所在地的信息采集与收集工作。针对林业作业设计来说,需要重点明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势等信息,同时明确不同树种所需的生长环境。尤其需要做好多树种种植分布及树木密度控制设计工作,这样能为树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树木处于良好的光合作用状态。
3.4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林业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通过实践明确林业工程及营造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这些方案可以上报有关部门,促进有关部门据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全面完善营造林管理模式及政策法规。
2.5加强对栽培过程的质量管理力度
植树造林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首先要对现场土壤环境进行调查,判断湿度是否达到科学标准,严格把控每个环节和细节,争取做到资源的一次性到位和高效利用,避免重复作业、无效作业,对执行栽培任务的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岗前指导和培训,并且为栽培工程分配经验丰富的专业林业人员,提高栽培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营造林工程管理人员还需严格跟踪和记录种苗栽培、整地作业、培土、造林面积及抚育管护等工作。
总结
营造林是提升林区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做好林业规划建设、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林业作业设计以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能有效提升营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杨军.探讨影响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加强措施[J].现代园艺,2019(14):225-226.
[2]包铁岩.浅谈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233.
[3]刘胜志,刘世海.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加强营林质量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