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颖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颖,.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水土保持与应用,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07.
摘要: 土地整治工作的创新迫在眉睫,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当前有效的土地资源进行深入的创新改革。不过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里面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土地规划、土地资源以及和规划资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遇到非常大的阻碍。为更加高效地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应该在加大在土地整治工作的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地去的寻求更多地创新,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DOI:10.12721/ccn.2022.157007
基金资助:

1土地整治项目及其管理

1.1土地整治项目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关心的大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为了提升土地使用效果,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势在必行。土地整治包含的项目比较多,针对农田建设、城镇工矿用地、复垦地区等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其经费来源一般为土地开发费用、土地开垦费用等。作为一项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程,土地整治项目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能够有效应对当前低效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1.2土地整治项目管理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优化土地利用的有效手段。完整的土地整治项目流程包括立项申报、设计、政策管理、检验等管理工作。项目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对于项目的管理就是对人员和整个项目开展的管理行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将能够利用的土地当作主要内容,将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之中,从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完成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2当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概况:

本次土地平整工程包括田块平整、田埂修筑、废弃沟渠填平、现状废弃道路复垦、杂林地复垦、苇地开发、田间管理房复垦及工业用地复垦等内容.设计在条田内修筑田埂,将条田划分为若干格田.格田的长度即为条田的宽度,即80m~120m, 格田的宽度取为30m。 设计田埂的高度定为0. 25m,考虑埂顶兼作田间管理道路,设计田埂项宽度为0.3m,底宽0。4米

2.1对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就当前工作而言,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社会教育与宣传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农村地区的广大群众并没有深层次地理解土地整治的战略意义,因此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存在很多误解。有人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与新农村建设混为一谈,更有甚者,认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就是以国家强制手段“收回”个人土地的使用权,这导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重重阻碍。另外,目前我国专业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人才较为稀缺,工作中缺乏科学有力的指导,很多管理工作单纯依靠农村干部群众来执行,经常会出现胡乱指挥、管理不力的问题,由此会引发一些矛盾纠纷,给项目推进带来诸多阻碍。

2.2对生态建设工作缺乏重视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来讲,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核心目标是确定耕地的具体面积,实现耕地占补的平衡目标,对生态建设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视,项目建设和周围环境之间无法实现和谐发展。例如,在某农村地区由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内容不够完善,和周围环境无法实现协调发展,影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另外,在项目落实期间,由于生物措施的运用不合理,使得该项目的功能过于单一,土地治理效果较差,严重影响项目的后续运行,使得项目的整体效益不断下降。

2.3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变更缺乏规范性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来说,一旦确定了设计方案,就不可随意变更。但就目前来看,随意变更设计方案的现象仍然较为频繁,主要表现为随意调整规划、变更设计方案,使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如果土地整治项目变更后未及时申报,就会出现上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低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质量,还会影响整体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制约了项目管理的质量和进度。

2.4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运作机制不健全,群众参与度低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从而带动地方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但是很多土地整治项目在开始之前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对项目的水文、气候、自然等数据收集得不够全面,也不能真正了解当地群众的土地发展需求。这就导致项目严重脱离实际,群众对于土地整治的意义和目的不理解,对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参与热情不高,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支持率不足。

3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对新型土地整治机制,加强规划统筹工作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导一个地方按照科学的方式开展工作的基础保障,制定中长期土地整治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内容。首先,为了更好地指导土地整治工作高效科学开展,还应该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和大局指导当地土地整治。其次,规划的制定应该由地方政府负责,自然资源部门积极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聘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编制符合当地发展的《土地整治规划》,该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以及当地的交通、林业等相关规划相有序衔接,不能各打各的鼓,各唱各的调。此外,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库,合情、合礼、合法的选择实施地块,项目的规划既要达到政府目标,又要符合群众意愿。从而形成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三个层级规划体系。

3.2做好生态建设工作

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全面遵守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针对当前时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现状,精确定位,合理确定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并运用生态设计理念,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确保各项资金得到合理利用。同时,对原有的土地布局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目标,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引领作用得到全面发挥。要想提升该项目的落实水平,政府有关部门还要找到项目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结合项目设计特点,遵守生态共生的设计原则,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合理建设乡村道路,实现道路互通互联,推动工程项目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确保项目和环境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对现有的土地布局进行全方位优化,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减少其他资源的损耗与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政府相关部门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采取积极的整治与保护措施,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浪费与损耗。

3.3提高设计变更的管理能力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来说,初始设计方案贯穿于项目整个周期的可能性并不大,土地整治项目存在因实际工作而调整变更的情况,为此需要切实提升设计变更的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推动项目有序开展。土地整治设计方案变更需要在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后再开展,不可随意增加土地整治项目的范围与区域,也不可随意调整项目的实施规模。项目设计变更要经过审批,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备案再变更。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程,为了确保其有效性,需要组织相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并按照相关程序组织上报和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结束语

总之,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土地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该国的粮食产量,以确保该国的粮食储备在特殊时期不受影响。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时,相关部门应该能够对传统的政治策略形式做出进一步的改进,通过这些形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最终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涛,董艳艳.科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证分析——以贵州省平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1):127-128+136.

[2]马增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可行性分析——以榆林市金鸡滩镇项目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08):55-57.

[3]曾璇,胡笑涛.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靖边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0,40(15):165-166.

[4]李晶,曹海欣.土地整治投融资机制创新探析——以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为例[J].中国土地,2020(02):34-36.

[5]杨洋 .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住宅设施 ,2020(7):88+90.

[6]区强政.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247-248.

[7]李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8):186-18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