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些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以及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逐渐呈现不可控趋势。为了有效提升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避免财政风险,需要基于财政特性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进行预算管理。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财政分析
1.1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具有明显的财政特性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财政特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性,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因此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该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其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财力支撑。二是公共性,2015年我国实施的新预算法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阐述,明确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模式必须保障资金来源,做到专款专用,并且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与公共预算进行衔接[1]。最大程度保障公共产品供给,履行国家的兜底责任。三是发展性,在我国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缴纳账户资金;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投资策略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四是改革性,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中,因此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也应该与时俱进,通过改革不断提升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力度。
1.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具有财务独立性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借鉴保险原理的财务独立性,基于不同险种以及统筹级别分别设置,并且独立于财政资金独立运行,自负盈亏。因此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具有很强的财务独立性。一方面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过程中,政府只能对社会保险待遇支出额度进行核算,不能进行干预。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中强调缴纳费用与支出费用在总量上基本一致,能够自给自足。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政策目标不连贯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与政策和绩效具有密切联系。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预算没有明确的事前目标引导,也没有明确的结果导向,导致绩效预算结果不理想。在社保政策方面,我国社保政策目标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统筹管理、收支进度以及数据统计等,难以进一步体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中的细化目标[2]。由于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过程中国家政策目标不连贯,容易导致地方只是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相关数据进行核实,降低了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结果的重视程度。
2.2低统筹层次降低了预算效率
整体来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险基金来源渠道较窄,调剂能力较低,难以有效集中,进而无法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降低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效率。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不完善,存在较多非法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情况,给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较低的统筹层次会在一定程度上下移预算管理的决定权和控制权,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执行。
2.3总额控制效果不理想
为了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对其总额进行有效控制。由于社会保险基金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特点,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的资金控制方式,比如冻结资金以及延期支出等。整体来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总额控制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数据不准确,在数据统计分析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3]。二是各项分立的预算科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年度预算能力。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采用自下而上,逐层汇总的方式,在逐层汇总过程中为了能够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这种分立的预算科目难以对相关利益群体的收益情况开展针对性研究。
3基于财政特性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策略
3.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衔接机制
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时,应该充分意识到社会保险基金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以及政府预算制度之间的关系。在各项制度的指导下,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采用全口径的政府预算方式,并且综合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衔接机制。首先应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与执行之间的有效衔接,并且综合协调各个部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其次首先部门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各个部门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过程中能够协同配合,避免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再次形成良好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汇报机制,及时汇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促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提升社会保险基金财务透明度
在进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建立系统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相关重要信息及时公开披露,让广大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情况,有助于加强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监督工作。因此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公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主要政策依据、预期目标、待遇调整情况以及费率变化情况,让参保人能够更好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有助于提升参保人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部门的信任,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群众基础。
3.3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管理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相对较低,这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我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加强集中管理,一方面有助于调动统筹层级基金的互济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削减层次,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效率。整体来说,统筹层级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集中管理效果和风险抵抗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可以采用大数法则或者平均准则来提升统筹层级。
3.4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具有非常广泛的覆盖范围,涵盖了公务人员、企业人员以及个体参保人员等。在众多参保人员中,人员之间调转所产生的编制变化会导致社会保险基金险种缴纳的变化。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基金并轨改革,便给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保障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加深理解,基于实际情况及时修正预算方案,保障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及时更新数据,消除管理死角。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水平,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邓力平,邓秋云.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研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为视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26-134.
[2]刘玉萍,沈凯俊.全口径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分析[J].公共治理评论,2017(02):25-39.
[3]刘健.新形势下全面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