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抗疫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江灿 邓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江灿 邓平,. 心理干预对抗疫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 医学研究前沿,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6.
摘要:
分析抗疫医务人员存在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方式进行调整。方法 选取我院100名参加武汉抗疫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心理干预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结果 抗疫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较心理干预前明显改善。结论 抗疫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睡眠质量较差及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问题,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失眠及不良心理状态。
关键词: 抗疫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干预
DOI:10.12721/ccn.2021.157106
基金资助:

2020年,新冠肺炎迅速在全国流行爆发。我院先后有100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武汉,深入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与此同时,医护工作人员在面对危险性如此高、强度如此大的抗疫工作时,所出现的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个体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的应激状态时,常发生情绪失调、认知偏差、睡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医护工作人员的正常生活与工作[1]。本研究选取100名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医护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心理干预对抗疫医务人员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7日至2020年3月19日奔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医务工作人员100名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1名,女性69名;年龄:22至46岁(平均年龄30.28±5.22);学历:本科63例,研究生37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2]、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3]、焦虑自评量表 (SAS)[4]、抑郁自评量表(SDS)[5]

1.2.2 心理辅导

(1)院领导及相关科室领导为参加一线抗疫医务人员举办欢迎仪式及表彰大会。(2)安排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隔离。隔离期间进行新冠肺炎基本知识宣传,减轻医务工作者对新冠肺炎的畏惧心理,建立心理防线。(3)合理规划生活作息时间,制定每日生活作息表。(4)建立微信群。推广心理相关知识,增加抗疫人员互动频率。

1.2.3 治疗干预

音乐疗法:(1)聆听冥想。寻找安静、光线柔和的空间静坐,使机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挑选自己认为人生各个阶段有特殊意义的歌曲进行聆听,在聆听过程中回忆当时的情景,感受记忆中的感觉。(2)参与疗法。运用音乐的娱乐功能,引导抗疫医务工作者挑选自己喜爱的歌曲,参与演唱、演奏,从中获得愉悦的情绪表达。

1.5 数据统计

采用SPSS21.0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后抗疫医务工作者睡眠质量相关指标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 P<0. 05);干预后,各指标总分均较干预前呈显著下降趋势( P<0. 05),见表1。

表1 抗疫医务工作人员心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与全国常模比较

11111.png

注: 与全国常模比较*P <0.05;与干预前比较#P <0.05。

2.2 干预前后失眠程度、焦虑情况、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抗疫医务工作者在失眠程度、焦虑情况、抑郁情况各项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P<0. 05);干预后抗疫医务工作者在失眠程度、焦虑情况、抑郁情况仍明显,但较干预前已有明显改善( P<0. 05),见表2。

表2 抗疫医务工作人员心理干预前后ISI、SAS、SDS与全国常模比较

22222.png

注: 与全国常模比较*P <0.05;与干预前比较#P <0.05。

3 讨论

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极易发生睡眠状况不佳、焦虑、抑郁等问题。新冠肺炎传染性极强,进入病房前均需要穿着防护服,佩戴多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不少女性医务工作者而言,长期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额头、脸颊均出现起水泡及有勒痕等情况,容易导致焦虑情况的发生。此次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且传染性极强,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传播速度、致死率等问题尚未定论。

干预后所有研究对象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心理干预具有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等重要作用。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抗疫人员获得生理上、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此次疫情所带来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帮助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状态,增进心理健康[6]。音乐治疗通过产生特殊信号,深入患者深层感情世界和潜意识活动从而达到舒缓情绪的作用。音乐信号进入人体大脑皮层、丘脑下部、边缘系统后,对人体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使机体处于稳定放松的状态,释放机体因外部环境产生的应激压力,使机体逐渐恢复正常状态[8]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S].肺炎机制发[2020]8号

[2]Farah NM, Saw Yee T, Mohd Rasdi HF. Self-Reported Sleep Quality Using the Malay Version of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M) In Malaysian Adults[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9, 16(23):4750.

[3]Albougami A, Manzar MD.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a psychometric investigation among Saudi nurses[J]. Sleep Breath. 2019, 23(3):987-996.

[4]Dunstan DA, Scott N. Norms for 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J]. BMC Psychiatry. 2020, 20(1):90.

[5]Jokelainen J, Timonen M, Keinänen-Kiukaanniemi S, Härkönen P, Jurvelin H, Suija K. Validat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in older adults[J]. Scand J Prim Health Care. 2019, 37(3):353-357.

[6]于书卷, 曹英娟, 马德东. 某医院轮班护士夜间睡眠质量及日间倦怠和思睡状况[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8, 36(11):855-8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