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如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同样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升。所以,高中地理教师也要结合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课堂教育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一、我国中学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3S”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其尚未得到普遍应用,目前此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忽视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高考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考查内容包括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及数字地球的含义四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由于课标没有对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作出硬性规定,一些学校的教学可能忽视了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2.技术人才缺乏现阶段国内的高中已基本具备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和数据支撑,但高校相关专业对应用技能的培养还有所欠缺。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教学实践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机会。
3.地理信息技术相关教学难度较大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但其操作复杂,学生难以轻松掌握,需花费大量时间,这容易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难以把握,使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难度加大。
4.研究内容深度不够中学地理教师缺乏系统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讲授地理知识的思维策略,相关操作能力较弱。在目前所发表的文献中,涉及较多利用谷歌GIS等展示相关专题地图和遥感图像,以及如何绘制矢量地图的内容,较少涉及地理信息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部分研究停留在“套用”阶段,设计的相关教学案例有限。
二、加强我国中学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对策
1.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课知识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对比初中的知识内容,在难度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需要提前布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新课复习。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教育领域上的运用也更加广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预习新课知识内容的效率。教师可以将新课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课件,通过微信等方式分享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们在复习时,可以结合微课对新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并对教材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记录,这样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对比传统预习方式,微课不仅让学生们能够有条理地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微课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对学生预习过程中进行引导,同时也能将教学内容直观地进行展示,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们的预习效果显著提高。同 时,教师也能够结合学生预习的内容,对教学课堂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们可以结合预习内容,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此外,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学生们的预习目标,再对微课课件进行合理设计,让学生通过微课复习攻克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新课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预习环节后,教师便可以通过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交流互动,总结每一位组员的预习情况,同时通过小组探究,对教学问题进行解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探究中,锻炼自身的实践探究能力。并且,通过问题情境还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预习的情况,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对其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这样便能够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供学习思路,提高学生们的探究效率,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再通过思维的碰撞,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将班级凝聚成一个整体,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锻炼学生解题能力。实现新课改教学要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们的学习发展需求。例如:在学习高一必修一《常见的地貌类型》时,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以及海岸地貌等多种地貌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再通过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实践探究,让学生们分析不同地貌形成的地质因素,这时学生们便会进行小组实践探究,知道风力作用、流水作用以及海浪在地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随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台湾海峡的形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等等,让学生探究在不同运动下,地表发生的变化。这样学生们通过互动探究和教师对思路的启发便能够快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3.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的运用,教师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样。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信息技术还能将教学知识内容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地质发生的变化和地理知识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们的学习局限在教材内容,要结合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地质变化和地理知识内容,感受到地理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养成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高一必修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教师便可以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上出现的太阳活动,让学生对太阳活动的影响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同时结合地球上生命活动现象,向学生介绍太阳对地球的重要作用。这样能够方便学生们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结合实际生活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且,通过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对地理教学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地理课堂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地理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桂香.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交通联系与海岛开发》教学设计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9(7):39-43.
[2] 马旭.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11):136.
[3] 李云海.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