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保险基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也不断增长。但是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人们开始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水平,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整体来说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优化和完善。
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基层经办人员以及机构参与积极性较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主要本着属地原则,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不同地区采用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导致不同地区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方面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方面主要由上级管理部门编制预算指标,然后再将预算指标下发到各个地区的经办机构,它们在了解相关指标之后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但是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层经办人员以及机构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1]。同时我国开展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时间较短,甚至存在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还没有真正参与到预算编制中。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数量庞大,并且不同经办机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难度,降低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些预算指标不符合实际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执行或者预算超额的情况。
1.2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水平较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问题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出台时间较短,相关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进而降低了预算编制质量。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保险计划等。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工作经验匮乏,在具体预算编制工作开展中没有充分考虑相关信息,导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难以充分体现其价值,降低了预算指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同时参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多,不同人员之间在专业背景以及业务能力方面参差不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预算编制人员的管理难度。
1.3社会保险基金编制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主要采用计算历年区域增长指标的方法,基于上年预算指标执行情况对结果数据进行调整,进而得到不同地区的增长率,然后将其作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标编制的依据。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社会经济特点也不相同,因此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标的准确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会受到多种影响的影响,比如参保人员数量、缴费基数以及费率等。如果只是通过对比上一年的预算指标执行情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当年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情况以及预算指标,但是没有考虑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出入,难以保障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方案的顺利实施。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对策
2.1提升基层经办机构的参与积极性
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基层经办机构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它们的主观能动性,上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管理部门在完成工作计划之后,可以将预算编制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细分的工作任务下发至基层经办机构。也就是说由上级预算管理部门负责整个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管理工作,由基层经办机构负责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基层经办机构的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降低上级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促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3]。同时对于基层经办机构来说,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聘请更为专业的人员,针对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升预算编制质量。这样,基层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也能够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得到锻炼,有助于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2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信息化建设
目前人们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工作运行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预算编制工作高效准确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信息化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数据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预算编制软件。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各方面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并基于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分析数据的内在规律以及分布特征,为预算指标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提升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发生各种人为失误,影响预算编制质量。
2.3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多样性
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以及高校的沟通交流,在部分领域可以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各个单位不同的优势,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新的理论及模式,为预算编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对一个地区社会保险基金增长率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对该地区历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进行计算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但是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准确性较低。针对该问题预算编制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了解已经退休的人员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参保人数,有助于提升预算编制指标的准确性。同时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该基于基金支出情况,对预算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保障方法的合理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健康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中存在较多问题,降低了预算编制质量,因此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部门应该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显著提升预算编制水平,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良初.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J].财政科学,2019(07):16-26+47.
[2]张岌.地方政府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模式与挑战——基于440份公开文本资料的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03):58-67+127.
[3]张菊香,朱安琪.地方社会保险基金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2):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