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的各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大量资源的供应,尤其是森林资源,这也就造成了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所以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种现象予以及时的控制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林权结构模式受约束
我国在林权归属上目前还是以共有制占据主导地位,这和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有关系的,受当时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对于林业的权利归属,无法体现出林业的发展价值,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容易受到这种模式的制约。
1.2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的法律问题
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自然资源使用人或生态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法律制度。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然资源作为资源性资产,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使用权人向其所有权人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所有权人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方式;二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努力并付出代价者理应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而生态受益人也不能免费使用改善了的生态环境,应当对其进行补偿,这是因为生态功能是具有价值的。
1.3林业保护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在林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营林工作,同时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现有林地加大监督保护力度,保证现有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而却忽视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毫无节制的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同时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为后续的资源无法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了。所以说在对林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大监督保护措施,制定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加强执行监督力量。
在营林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气候和病虫害对林业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出现大量的自然灾害。并且在树种的选择和营林结构上的不当,又会使树木生长过程中出现夭折,不利于长期发展。所以在营林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科学观,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森林,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森林。
2 营林综合化对策分析
2.1 强化营林造林的综合建设发展
营林造林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形式补充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按照林业工业原料,给予有效的保障,重视森林造林资源的综合分析,明确造林、绿化的过程,分析判断植树造林的建设对策发展方法。
2.2 加强多产业协调综合管理水平
林业区的产品多单一,存在产业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强林业系统的综合有效发展功能建设,明确实际多产业的开发标准,林业产业经济协调结合水平,开展有效的加工旅游方式,新产业化创新,提升营林综合价值切实发展管理水平建设。
2.3 提高林业科学执行能力
按照实际发展需求水平,不断加强综合技术水平建设,明确我国林业竞争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因素不足的问题,重点判断科学化的位置,不断提高林业综合发展建设效果。
2.4严格把关营林工作流程,保证林木质量
质量第一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只有严格把关工程质量,才能充分保证营林工作的成效和意义,这不仅需要各林业领导制定详细的营林计划,而且需要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跟班作业,现场指导,严把设计、整地、苗木、栽植、验收、管护六大关,从源头上就开始把握林木的生长质量,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和各项重点工程标准开展营林工程,实现营林团队技术化,工程管理规范化,从而促进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5增强营林工作的基础建设
营林工作的基础建设是开展营林工作的基础,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部门要充分保证林业工业原料的供给,加强对营林造林工作人员的基础建设。在做好精神动员的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竞争和福利机制,充分激发营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营林工作的开展当中。对于营林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设备也要及时进行更新,比如现代化的林木测量系统、全国林业网络平台的对接、对新型的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等等,做到林业发展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共享,实现全国范围内营林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林业可持续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3.1 林权有效结构模式的综合制约分析
我国林业森林资源的权限是集体形式或国家形式的,按照有效的产权结构分析,明确计划经济的建设标准,分析经济制度在林业中的体现发展水平,分析可持续有效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异问题。
3.2 林业生态综合补偿效益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
生态补偿管理机制中,往往需要以有效的补偿制度进行分析,明确实际资源使用制度管理,分析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收益分析合法效益。按照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生态保护代价进行法律维护制度的规范管理,确定实际有效自然资源的所得分析,加强综合法律法规制度的管理。按照实际层次进行解读分析,控制资源的分配,明确经济与生态价值使用分配管理,完善权利人使用支付的标准费用。按照综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努力过程,分析实际需要付出的补偿代价内容,给予有效的经济补偿分析,明确生态收益中不可以避免的补偿,给予有效的生态功能价值分析和建设。
3.3 有效监督执行规范力度管理的不足
林业保护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重视分析国家森林资源的有效监督管理流程,政府违法征地的情况,尽可能对林业开垦工程进行有效监督管理,避免林业遭受严重的损失问题。按照林业用途的管理需求,逐步分析监督管理力度,破坏量等,分析执行力度中可能存在落实不当的情况。
3.4促进林业资源的多产业开发
林业资源除了可以缓解全球变暖,保持生态平衡的自然功能之外,还能够开发社会化的旅游功能。各地区林业局要根据地方特色,能动性的开展多元化的林业产业创新,将林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开发出了旅游、加工、园艺、食品等多产业,既能够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充分保护了林业的生长环境,实现林业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5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除了要进一步扩展监测内容,还要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监测。重视造林规划调查准备工作在林业建设的地位。二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和调查工作,除了要做好森林树种选择、方案设计、技术、投资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目前的森林生长状况。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步的增加。要想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长远性,首先要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那么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就要做好营林工作,保证林业发展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协调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辉。谈营林工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3)。
[2]李月娥。浅谈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