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薛福辰从医经历的思考
李晓艳 邬晓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晓艳 邬晓东,. 清代医家薛福辰从医经历的思考[J]. 医学研究前沿,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07.
摘要:
清代医家薛福辰的从医经历,少年时代熟读诸子百家之书,青年时代,用六七年的时间专研医学,步入中年他开始著书《素问运气图说》,批阅句读《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本文借助《北行日记》、《纪恩录》等史料,梳理他的从医经历,以及他著述对后代的影响。
关键词: 薛福辰儒医从医经历
DOI:10.12721/ccn.2021.157107
基金资助:

清代是中医学术史上的高潮,期间涌现出众多名医。他们或是整理前人医案,或是著述立说,薛福辰就是其中的一位。著有《素问运气图说》,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批阅句读《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本。他取得的医学成就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一、少年习文

薛福辰,字振美,号抚屏,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于清同治十五年(1889);江苏无锡人。薛福辰从幼年起就开始熟读经史,阅览诸子百家的文章,并在7岁时能够写文章。尤喜朱子的《近思録》,喜爱到一种痴迷的状态,《近思録》在《四库全书》中位于子部儒家类(子五  近思録十四卷,宋朱熹 叶采集解 吕祖谦同编),书中所述宇宙生成之本体及圣人气象。“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人在其中矣”。这是一部儒家经典之作,对经典的理解,一种是看其他人对该书的校释,一种是研习本书原文自已得出结果,笫二种显然是更深层面的研究。薛福辰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与影响。从宋本书读起,又把明以来卓然者的作品,取其精华,溯本求源。潜心读书让他在学习上有了长足的长进,也为他考取功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薛福辰兄弟聚一起时也会互相考问古文辞,探讨入世的道理,胸怀浩然之气对未来给予美好的愿望。

二、医学启蒙

薛福辰的启蒙老师出现了,黄元御是清代名医,他的医学理论观点是“中气生降,是生阴阳,百病之源,源于阳衰土湿”。他提出补火建中,温阳补土,扶阳抑阴。他也是乾隆的御医。薛福辰深受黄老的影响,他用六七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医学,他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百姓治病,他最初的临床经验来源于民间,他在大街小巷游走着,民情民风以及百姓的疾苦都烙印在心里,坚定了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决心。

咸丰五年(1855)举人。咸丰年间中举后不得官的人很多,走仕途是条很艰辛的路。他一边游幕于地方大员帐下,一边刻苦专研医学。在仕途上他得到其兄薛福成的大力帮助。薛福成是清末外交官,他的社交圈与人脉,令薛福辰在仕途上有了很大的转机。甚至是走向了核心位置。有史料记载,薛福辰与曾国藩有书信交往,这种文字交流更能够表达彼此的心境。在往来的笔谈中,薛福辰的才气得到曾国藩的赞扬。在薛福辰回到老家料理父亲后事后,即在曾国藩的帐下做事。曾国藩与薛氏家族的关系可追溯到祖辈。祖父薛锦堂,伯父薛沆都是秀才。其父薛湘,道光二十五年进士,与李鸿章有同年之谊。曾任湖南安福知县于曾国藩门下。同治七年,他又将薛福辰推荐给湖广总督李鸿章,进入李鸿章幕府对于薛福辰来说真是受益匪浅。同时他也为其家眷诊病疗疾。医学才华和医术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

三、著书、入宫

同治九年(1870)对于薛福辰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他得到宋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他为得到并收藏该书而欣喜,他开始了认真整理,批校句读。据《中国中医总目》著录,清刊本大多是影宋刻本或是宋影印顾从德其版式行款皆是宋本书之特征,此书每叶十行,每行二十字,经文大字,注文为双行小字,书末有朱笔,同治九年岁在庚午夏四月无锡,薛福辰校阅点句於武昌节署。二十四卷末有钤印“万玉楼”。每卷首与卷末皆有“嘉福藏书”印。这个版本因有薛福辰的批阅句读而成为善本。同年著《素问运气图说》,这个版本是抄本,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收藏。该书是“五运六气”研究中重要的知识点,书中绘制“五行相克”制化图。内经和五运六气是中医的基础理论。这两部传世医书让薛福辰获得了一代大医的美名。

薛福辰的生命轨迹中有两位贵人,一位是曾国藩,一位是李鸿章。在薛福辰著书之后,另一个机会又光顾了他,光绪六年六月初七日慈禧患病数月,久治不愈,命各地官员访医保送。李鸿章推荐薛福辰。於六月二十三日赶赴京城,为太后请脉治病。开始他最难忘的一段从医经历。

清代医家薛宝田在自己著的《北行日记》中记录了为慈祥诊病的过程。《北行日记》清光绪八年刻本,有14个序,同时代的人为本书写14篇序,在古籍医书中是少见的,可见对本书的关注,大家更关心的是宫廷医案吧。给慈禧诊病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更会吸引大众的目光,而在清代这样的书能看到的人是很有限的,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医案在医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正文的开篇是丰绅泰题词,日记起笔於七月十三日己卯,共计98篇,其中31篇有薛福辰参与诊脉的记录。他们以团队的形式开始为西太后治疗疾病。他们是薛宝田、薛福辰(注日记中都用薛抚屏)、马培之、汪子常、赵德舆都在场,薛宝田先诊脉,奏:“圣躬脉息,左存数,左关玄,右存平,右关弱,两尺不旺,由怒伤肝,思虑伤脾,五志化火,不能荣养冲任,以致胸中嘈杂,少寐,乏食,短精神,间或痰中带血,更衣或塘或结。”随后薛抚屏、汪子常、马培之请脉,立方,保元二汤加减:人参、云茯苓、酸枣仁、柏子仁炒、甘草、怀山药、大白芍、归身、杜仲炒、熟地黄炒、牡蛎、龙眼肉。宫中用药有严格的考量和规则,其实就是现在医书中要明确的治法方药,病因病机,太医所用药,內府大臣在本草书上有所标记,以便查询,太后御览后方可用药。经过一段调方治疗,期间经过多次调方观察症状。二十三日己未 马培之、薛抚屏、赵德舆请脉。公议立方。原方加苍术、木香、二十四五日辛酉,黎明进内。薛抚屏、汪子常、马培之请脉。公议立方。原方加胡桃、破故纸。经过辩证调方,九月初一丙寅,皇太后的病有好转,脉象比较平和,还需要补气血。

日记所记,每一次诊脉都是几位御医一起诊治,并“公议立方″对方子进行研讨。医家们在一起商磋医术,商榷用药用方之法。畅谈祖辈留下的医案,及以诗文互赠。郊游的场面甚是温馨。日记中这种良好的氛围贯穿始终。以诗开篇又以得诗归来与儿孙相见皆欢跃的情怀结尾。

另据《纪恩录》载:“初八日 黎明进内。子常下班,余与丽芬、抚屏请脉。脉平,惟右关缓滑。谨以原方加”苍术进呈。赐饭毕,散出。翁敬卿偕其子来就诊偏坠之症。初九日 黎明进内,余下班,丽芬、抚屏、子常请脉,谨仍前方加丹参进呈。赐饭毕|,回寓。陈聘臣孝廉来拜,聘臣糸子怀亲家胞侄,嘱拟方药。去后,偕四儿至四喜园观剧,酉刻方回。"从日记来看,他们分成组三班请脉每次请脉后还在那吃饭,返回时还可以去戏院观剧,逛古董铺等。曰记所记宫中生活可谓丰富。

清代医家大多是儒医,清代对于名医的认证还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医生的名誉大多是行医中被患者的认可度而确定。薛福辰的名气不仅在民间,在李鸿章幕府中及李瀚章帐下时,他的医术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入宫后的从医经历更是令人瞩目,引人思考,他所批阅句读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被后世影印与传播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清录主编《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

2、(清)薛宝田撰 张如青 陈娟娟校注《北行日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2月

3、(清)马文植撰 张如清 陈娟娟校注《纪恩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2月

附记:本文即2021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清代医家薛福辰及《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版本收藏与研究,立项编号:2021D0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