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营林工作对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预防水土流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曾为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因生态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我国的植被量大大减少,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也正是因为地表植被受损,地表失去了保护层,使得地面在遭受雨水冲刷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大量泥沙被冲入河道,致河床抬高,加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而营林工作的开展,恢复了大量的地表植被,树木的根系可牢牢锁住土壤,避免土壤被雨水冲刷带走,使得地表再次得到了保护,同时树木的根系还能涵养水源。
第二,有利防风固沙。众所周知,沙尘暴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植被较少,致地表泥沙在大风天容易被吹起,从而形成沙尘暴。树木本身有着强大的树冠,能有效抵抗风沙的侵袭,树木下的灌木丛还能防御风沙。营林工作的基础工作就是加强对树木的培育,将树木培育成可抵抗风沙的大树,同时加强对灌木丛的养护,能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此外,在进行营林工作的过程当中,适当加强对经济林的培育,还能为人类提供各种林副产品,满足人们日常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加强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第三,有利净化空气。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肺”,犹如一个净化器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灰尘,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得空气得以净化,有效缓解了温室效应,对于恢复生态环境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空气得到净化以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舒适,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就会逐步考虑更加多样化的发展产业,尤其是绿色产业,而绿色产业的不断崛起,会使得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更加美好。
二、优化营林造林的措施
1科学育苗育种
为了提高营林造林的实效性,相关部门应做好基础的育苗育种工作,坚持科学育苗、科学选种,具体可从以下7点进行。1)优选优良的树种。为了提高营林造林的成活率和抗自然灾害能力,在选择树苗种子时,应优选品种较好的种子,可以结合营林造林的规划,选择合适的树苗种子并加以培育。2)进行树种二次选择。针对已经选择的树种,在造林和树种培育之前还要整体对树种进行二次选择,剔除质量不佳及不合适种植规划的种苗。3)积极引进树苗、树种培育的相关基础设备及技术。为了提高树苗的培育成功率,应不断完善育苗、育种设备仪器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培育技术,并引进相关的设备设施,以培育出具有特色的树种树苗。4)因地制宜选择树种。营林造林要因地制宜,切忌盲目、浪费资源。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选择树种,既要适用营林造林的相关规划,又要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5)加强对育苗、育种的科学管理。相关部门应强化对育苗、育种工作的管理,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提高育苗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鼓励林业部门进行科学育苗、育种。6)构建育苗种苗的科技平台。全面推进优质造林树种的选育工作,处理优质种苗快繁与大规模生产技术攻关,搭建优良种苗培育基地。7)加强林木良种宣传和推广工作,选用切之可行的手段激励其挑选良种。
2优化管理模式
优化营林造林的管理模式是提高营林造林成果的重要举措,对此可从以下3点进行。1)引进集约化的科学林间管理理念。传统的营林造林存在一定不足,对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摒弃传统的营林造林管理观念,坚持集约化的科学林间管理观,从而改变因传统粗放管理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林业建设滞缓等现象。2)引导营林造林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性、系统性的作业。相关部门应对营林造林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林间管理能力,结合营林造林工作所需进行技术创新。另外,将造林的相关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利用现代监管技术对森林生态进行全面监管,以提高营林造林工作的实效性。3)加强对营林造林实践中修剪、培育和施肥等工作的重视程度。修剪、培育和施肥等工作隶属于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营林造林的成果。相关部门应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作业流程,以引导相关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作业,保证育林中的肥力充足、管理全面,为林业进一步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3明确营林工作的重点
为能促进我国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做好林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营林工作作为林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既是开展林业经济的前提,也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营林工作的不断发展不但能促进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等均具积极作用。森林资源虽是可再生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或破坏,在开展营林工作的过程当中,要想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合理使用森林资源必不可少。我国必须明确营林工作的重点,分析营林过程当中的难点,改变传统的营林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营林工作的质量。结合当地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具针对性的营林管理措施,细化营林工作流程,将营林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完善树木的档案管理,以保证地区的营林质量。
4提升树苗成活率
为满足我国林业的发展需求,让我国的林业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是其中的关键。所以在开始生产之前,要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及营林技术施展的最优可行性方案。在实行方案之前,首先,要提升树木幼苗的质量,在育苗之前选择质量较好的树木作为幼苗的来源。育苗过程中严格管理,争取将影响幼苗质量的因素降到最少,有效地提升幼苗质量,是促进林业发展的第一步。其次,在栽种之前,要深翻林地,仔细考察林地的营养成分,及时地补充和调整土壤营养,而且要定时地为土壤进行消毒,保证土壤的厚度、松软度和肥沃度最适合幼苗的生长。再次,及时地清除土地的杂草及灌木,减少与幼苗争抢营养成分的对象,让幼苗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生长。根据土地各方面情况作出改善方案,并积极地实施,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最后,栽种之后,管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树苗的状况,及时地杀虫消毒、灌溉等,从各方面降低树苗的折损率。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林业的发展,第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式,有效地避免影响树木成活的各方面因素。第二,保证幼苗的质量,改善育苗技术,使幼苗的质量和培养成活率达到最高。第三,保证幼苗栽种基地的质量,优化基地的自然地势、土壤的营养成分及土壤环境,做好林业发展的基础保障。第四,采取栽种之后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在前期要非常重视树苗的成活概率,后期也应严格按照管理方案执行,最大限度地提高林业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倩.加强营林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8(12):203.
[2]范江涛.加强营林造林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8(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