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系统在自然资源中是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长期给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是由于生态资源前期被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现象,生态湿地的占地面积也开始缩小,湿地功能也越来越弱。目前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已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对于此项工作也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此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下面将针对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并指出相应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一、目前湿地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湿地是周围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最主要水源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由于湿地资源被大量的不合理利用,湿地的供水能力也被大大减弱了。不合理利用主要有在工程修建中,湿地水体与河流间的联系被切断;过多的挖沟排水工作,导致湿地水源大量流失,甚至出现了干涸的情况;个人私自占有湿地资源去进行农业种植等行为都对湿地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与湿地严重污染
因为缺乏对湿地的保护意识,湿地部门所属区域被工程建设占用,该行为对野生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一些珍贵且稀少的动植物开始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减少。除此之外还存在严重的污染情况,大大影响到了湿地的实际功能。在经济持续性发展之下城市化进程也随之进行,工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这会增加污水排入到湿地、河流中去,从而引发湿地污染。
(三)湿地生态保护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
在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中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导致在基础建设进展缓慢,不仅仅实在保护区的建设上,湿地研究以及监测等工作上同样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大大提高了保护工作上的难度,保护功能没有办法得到正常的发挥。
(四)湿地保护宣传工作没有进行到位
因为相关部门对于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宣传与教育上未能得到良好的开展与推广,使得广大群众并没有意识到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而且还有些民众为达到更多的收益,而私下开垦在保护区域内的土地,从而改变了湿地的原有用途,湿地面积也因此被大大减少了,对湿地的生态功能也带来了影响。
二、湿地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一)合理进行规划,确保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根据当前的湿地保护模式可知,如果想确保湿地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从湿地环境的具体类型去进行思考,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科学性、合理性为依据进行退耕还湿工作,禁止保护区内湿地的被农民占据。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湿地生物类型多样性的保护力度,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开发利用湿地环境。当采取了统一规划的管理办法以后,湿地环境的自身价值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针对在湿地保护区中出现的严重退化地区,尽量的实施封闭管控的管理并尽量进行修复,不能在进行其他用途的使用。或者针对生物生存状况被威胁时实施人文手段的干预。
(二)将保护与修复集合起来
目前在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我们应积极选用先进的科技技术,这样可以确保湿地资源不受到损害,同时还能增强湿地的功能。根据湿地的实际情况引入新型植物品种,可以让湿地植被的品种得到增加,还可以提升植被的质量,湿地中的各项功能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重点建设湿地环境,尽可能的恢复植被,做到湿地生态环境的优化更新。
(三)以科技水平为先导,完善湿地恢复系统
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在实践进行的过程中,必须与当前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当地实地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这才能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引进,可以对湿地环境重建工作进行整体性的科学评价,进一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在对植被的选取上也要保持科学合理性,从而保证所选用的植物更适应于湿地环境,进而丰富了湿地的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湿地周围引进现代化设备,安装实时监控设备观察农业生产情况与污水排放等情况,对于破坏湿地环境的现象也可以进行严格监控。
(四)完善管理结构,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的完善管理制度,调整好各个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以防止在工作中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在湿地自然保护工作中的障碍。同时需要加强对管理者的培养力度,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和水平。政府部门也要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打造出投入与产出的循环模式,使管理项目工作能够朝良性方向发展。
(五)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在相关部门的组导下,组织社会各界人员投入到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中去,从而使全体群众深刻意识到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巨大价值,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该工作的成效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并选择多样化的传播方法,积极发展传播途径,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除了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湿地保护工作有较为清晰地了解,还能够带动湿地旅游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宣传的力度,在保护区及其沿线区域醒目处设置有关维护湿地自然环境环境的宣传横幅。
结语
想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够得到实现,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选择多方面工作同时进行,其次还要保证规划的统一性,针对每一项湿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最后将保护与修复结合起来优化湿地保护,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于湿地保护的意识等。
参考文献
[1]郝玮良,李宏,王恒,等.论开展河流湿地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意义—以鹤壁市淇河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19(7):25-26.
[2]阙祖尚,彭云.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植物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94-99,112.
[3]刘俊国,赵丹丹.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属性辨析及生态修复保护研究[J].生态学报,2019,39(9):3019-3025.
[4]王超.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究[J].农家科技,2019(1):139.
[5]汪洋,黄芳薇.湿地生态保护与景观生态修复研究—评《湿地植物与景观》[J].植物保护,2019,45(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