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吴岗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岗岩,. 简析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18.
摘要: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积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应用,因而教学实践意义非常重要,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具备数学问题解决及实践应用能力,在作业设计方面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布置,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文章以实践性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展开论述,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DOI:10.12721/ccn.2022.157018
基金资助: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已成为一项必然的教学要求,成为为教师推动课堂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可同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创新原则完成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并着重于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对实践性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的依据

新课标已指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必须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与记忆的形式,借助多种不同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例如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等,借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期间,教师需充分认识到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并且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生活内容,对实践应用这个环节进行积极的拓展,增加实验与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实践,乐于动手,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与上述要素要相符合,教师可把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当作依据,结合生活对不同的作业形式进行精心设计,突显数学作业具有的教育性以及实践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部分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直接依照书本上的课后练习题来布置,而书本课后练习题上的知识点都是与教师所讲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是相互融合的,教师这样布置作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由此一来,在以前的课堂教学当中,部分数学作业内容是与数学概念知识、定义、公式、计算等有关的题目。而当学生在做这些相关的作业时,他们就只是单纯地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想一想要怎么样解题,但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却比较缺乏。

与此同时,这样的课后作业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非常单一且枯燥无味的,更加谈不上有兴趣地做作业了。而且对于学生来讲,在做作业的时候也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做作业,缺乏积极性。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恶的心理情绪,从而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数学。

三、小学数学学科实践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设计应用类的实践作业

学生在探索期间可以获取很多的知识以及学习内容,而且还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开阔学生的眼界以及知识面。在课外,教师可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当作依据设计难度适中、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实践问题,借此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促使学生的知识面实现纵向拓展。站在教学本质这个角度,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所以,教学期间,教师需善于引导学生凭借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关联,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问题解决期间,教师需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启发学生的心智,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由于数学源自生活,同时,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看到应用数学的身影,所以,教师需结合平时的生活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应用类的实践作业进行设计,学生除了从电视以及报纸当中获取相应信息之外,还可在广播当中获取相应的数字信息。教师对实践作业进行设计之时,需尽量突显作业的多样性,积极鼓励学生对不同的实践问题进行探究,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活动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在完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后,教材习题当中包含和电费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一些学生无法理解专业名词。所以,教师需指导学生正确计算,对题目表达的具体意思进行理解。为让学生对题目当中包含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可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对家中的电费与水费进行自主计算,在计算期间,假设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掌握,借助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以及能力。

(二)设计趣味性的实践作业

爱玩是学生具有的天性,对学生智力进行开发的有效方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益智游戏。教师可对教材当中包含的游戏资源加以充分分析,借此激发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并且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当中体现的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间的紧密联系,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以及探究的兴趣,促使其主动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引导学生站在另一个角度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因数与倍数》一课的教学期间,教师可设计以下家庭实践作业,让家长和学生展开亲子活动,例如,家长与学生准备40根木棒,每人每次只能拿出1—3根木棒,两人轮流拿木棒,谁拿到了最后一根木棒便胜出。一共玩10次这个游戏,对每次胜负情况进行记录。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讨论赢方的情况,揭示40是4、5、8、10的倍数的关系,按照这种关系对赢的方式进行思考。通过这个活动,学生除了能够对因数以及倍数的知识进行掌握之外,还能将使用策略的思想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三)设计调查性的实践作业

教师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需要一定的观察、调查、操作以及实践。通过观察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调查实践这个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师需在真实环境当中组织学生展开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以及思考问题,促使学生亲身感受实际生活当中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开展《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期间,学生在掌握画圆的方法以后,教师可提出问题:“某校操场的南面修建了圆形花坛,请用圆规把这个圆画出来。”学生对花坛进行仔细的观察以后,教师可指引学生借助画小圆的方式,通过定点以及定长把大圆画出来。教师可在操场上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花坛展开调查,把这个大圆画出来,说出圆的特点和画圆的步骤。通过此种方式,可以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以及探究。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对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积极设计应用类、趣味性、调查类的实践作业,借此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涛.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探析[J].名师在线,2019(22):44—45.

[2]陈红妹.浅谈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性作业的开发与设计[J].新课程,2018(11).

[3]马玉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2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