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化工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化工产业占国内总产值的比例逐年增高。与此同时,由于化工生产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化工企业如何进行安全管理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发展离不开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对策,如何规避风险、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企业财务损失是需要讨论的问题。为了保证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受到风险影响的程度最小,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和决策者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提升至关重要。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工业产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其生产过程中对各类化学物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促进了我国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化工企业生产与运行的安全性。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的工作质量。目前在我国部分化工企业实际生产中,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与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存在着问题,相关制度与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导致生产工作不能规范实施,安全隐患风险大大增加。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还会对化工企业的经营运行造成其他影响,使化工企业的生产质量与管理水平无法得到保证。
1.2化工生产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根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化工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所致。企业职工的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水平,职工的安全生产水平与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又有着直接性的关系,但是目前大多数化工厂的职工的安全生产的意识都比较薄弱,出现凭借自身经验来操作设备,甚至还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差不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事情。
1.3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不足
部分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非常有限。安全生产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岗位投入、培训投入和技术设备投入,但小企业中,对于设备的维修保养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负荷过重,维修工具、配件都不够齐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能力不足,同时安全防护用具包括隔离服、安全道具、医护工作医疗物品都储备不足,最后导致了救援不及时,紧急治疗不到位,威胁到人身安全。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的管理对策
2.1及时更新工艺和设备
对化工生产的相关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对设备和机器的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管理,根据设备的购买年限、使用情况和维护时间,综合考虑设备的管理标准。若出现设备故障问题,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准确维修。如果相关的设备有严重的故障损坏,应及时进行更换。特殊的生产设备必须进行维修登记,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养护操作和维修作业。同时,加强化工生产原料的管理。某些化工原料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因此采购和储存这些化工原料时应严格遵守其化学特性。库房应明确规定防火、防潮、避光等环境要求,库房要定期检查。企业还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改造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增加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减少一线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为生产车间配备防护装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置安全事故的紧急逃生通道。
2.2转移安全管理风险
在做好企业安全管理的同时,面对无法避免的风险企业应该寻求风险转移的方式,风险转移并非将风险置之不理,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承受风险的单位转移到企业自身之外。通过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承担,这样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企业损失将会通过投保资金将一定比例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从而降低企业内部的压力,避免企业由于损失过大而无法继续维持生产导致破产。但是大量投入保险又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因此,风险转移的工作应该在科学合理评估后进行。
2.3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对于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在化工企业运行管理中组织安全意识培训教育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是工作人员可以明白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尽快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生产人员工作安全性。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行中,涉及防火防爆以及生产安全等多个安全方面,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可以有效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管理人员在企业运行中应加强重视培养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定期通过考核的方式检验工作人员掌握安全知识程度,确保在培训中工作人员掌握所有安全知识,并且在工作中尽快落实。化工企业加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进行明确,工作人员可以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下进行生产操作,使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得到保证。加大安全意识培训力度,有效促进工作人员重视生产操作安全,使员工自我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自身能否长期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降低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的安全管理,合理有效进行安全管理投资,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拓宽企业自身发展道路,科学、有效的安全投资还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扩大企业生产。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和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降低等各类风险的发生,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冯菁,周诗画,岳玉麒.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56+59.
[2]吕兴龙.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研究[J].石化技术,2020,27(10):18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