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新时期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选择,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其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逐渐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相关部门及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探求工作转型升级新思路,保障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
1土地综合整治的社会意义
在新时期,需要结合新情况,对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的各项事业高速发展,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管理水平,强化用地保障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需求。其中实现区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社会意义体现在:(1)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可以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保障粮食安全。同时,还可以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消除农民贫困,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2)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可以实现传统耕作方式的创新,拓展农业生产规模,并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速度。(3)落实生态保护工作。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可以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落实,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真正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落实生态保护工作。(4)建设美丽乡村,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对山、水、林、田等要素进行综合性考量,并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优化,构建集约化的生产条件,从而对农村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优化,推动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5)实现农村土地整治。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量日渐增加,需要展开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国土资源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政策、理念、技术等要素进行优化,实现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
2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原则
2.1维护生态与空间的平衡
用科学的方式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并充分发掘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是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及部门应时刻注重发展空间与土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完善土地整体布局规划,保障在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中不会浪费及破坏当前的土地资源。
2.2强化人居环境的整体性
在综合整治全域土地时,需要结合土地整治与生态美学观念,有效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将自然生态美学融入到土地综合整治中,成为新时期乡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考察标准。
3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3.1采取综合科学土地治理
在土地整治落实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环保措施进一步促成乡村环境的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质量。
1)在土地整治落实中要坚守生态底线,保护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制定土地整治项目方案时,要充分结合乡村地区的生态优势,融合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并在具体的整治工作中合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依据当地的区域特色打造乡村特色品牌,落实特色地域建设,保护传统文化资源,传承乡村文化建设,结合乡村文化特点建设针对性的乡村发展空间,保障乡村建设的独特性。
3)加大乡村集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度,不断推进乡村公共空间综合治理工作的落实。对农村土地资源和公共空间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提升土地综合治理水平,有效改善乡村环境,便于今后更好地落实农村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3.2提高农户素养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来说,后续产业的开发及发展对农户的自身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相关部门在着力于土地整治开发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培养新型农民。传统农民的思想较为固化,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较高,要积极改变农民意识,使农民明白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同样可以实现乡村振兴。相关部门可以落实农户教育培训体系,帮助农民学习新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使其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也可以通过与高校或农业局联合推进技术服务培训,组织学习相关土地知识,提升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农民有意识地参与乡村农业振兴;另外,要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
3.3强化资金管理
对于乡村土地整治项目来说,资金管理是重要环节。乡村土地整治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要加强资金管理,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保障资金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在乡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加强资金引进和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在乡村土地整治项目落实中,不仅要对建设资金进行整合,而且要依据项目方案合理分配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进行分配,个人不能擅自调整和修改资金用途,更不能私自挪用公款。同时,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做好项目资金使用规划,在土地整治项目落实过程中,政府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计划和预算拨付工程款,保障项目有效落实;一旦出现记录不实、弄虚作假等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据条例进行严格处理,有效保障乡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使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快速实现,切实为乡村居民、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4挖掘乡村优势
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土地整治建立规范化、整体化、标准化信息资源。相关工作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优势并进行合理利用开发,进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相结合的最终目标。
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划分,使其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有助于相关人员快速决策,并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重点突出当地文化特色,保留每个村子的历史特色。通过划定城镇边界,对乡村地区的农田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乡镇产业结构,提高乡村建设的竞争力,有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农村中的闲置土地资源,不断开发挖掘乡村资源优势,激发内在潜力,把文化、交通等因素融入土地整治项目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平台与切入点,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保障土地整治的科学规范高效推进。
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融入“三农”问题,促进乡村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可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土地整治工作,从多角度探索高效的土地整治路径,积极做好整体构思,不断升级农村土地的结构与功能,进而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陈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发展分析[J].山西农经,2021,No.309(21):145-146.
[2]卫田霖.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土地整治新思考[J].南方农机,2021,52(21):73-75.
[3]章霞.关于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1,No.353(18):88-90.
[4]肖盛杨,谢远东,袁连富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的问题与创新[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