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调查背景
大学生作为初尝爱情的一类群体,其感情生活中的告白与回应告白行为值得我们研究。而整场告白的效果如何,真正的决定因素在于被告白者的回应如何。因此,被告白者在面对爱情告白时会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回应,以及影响其回应语言的因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2.调查目的
本小组以中南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问卷预调查与线下正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被告白者的角度出发,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告白时的反应及原因,收集他们用来回应告白的话语并加以分析,探究回应告白话语的语言特征。
3.调查方式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2020年11月,本小组设计出初步的调查问卷,经过反复的商讨与修改在12月10日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发放线上问卷,截止到12月12日共回收问卷72份所以有效问卷为70份。
二、正文
1.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收集的70份样本中,共有52名女生,18名男生。男女分布较为失衡。这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男生应承担责任,女生应温婉含蓄”的教育有关。在中国社会,女性更多承担的是被告白者的身份。
2.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语言及其运用特点的综合,从回应告白的言语行为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得知被告白者在当时言语环境下的使用倾向与心理目的。在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
图1语言风格统计
超过半数的人会多用严肃庄重深沉的话语,有37.14%的人会采用幽默诙谐的风格,而选择使用平淡而毫无波澜的仅有四人。可见中南大学本科生对于告白通常会以认真、真挚的态度来面对,这同时反应出的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对于爱情、恋爱的慎重、端正的态度。
在将认识时长与话语风格进行关联比较后,我们发现社会心理距离的确是语言风格的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能看出从不认识与认识时间长达2-5年甚至五年以上的人全部都选择直白的语言风格。而认识处于1个月以上,两年以下的双方,则更多地考虑到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而会更多的使用礼貌原则。这样在回应告白时会更倾向于使用委婉的话语来表达礼貌。
3.篇
语言风格同时可以通过建构话语的各种形式进行标示。在众多风格要素中篇幅与风格的直白、委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篇幅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着语言风格。
图2篇幅-语言婉曲
分析图表来看,被告白者在回应告白时虽然大多数倾向于使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但两者之间差距并不大,所以对表二虽存在一定影响但不大。通过比较直白与委婉在长篇幅和短篇幅中的百分比差距,我们能明显得知,想要表达直接明白话语的被调查者通常都会使用小篇幅的形式
图3时长-篇幅
在社会心理距离与篇幅的关系中,虽然1个月到五年之间使用篇幅长短的比例波动较大,但从两个极端来看,从不认识与五年以上都使用简短的话语,而其他认识时长的人们在都又一定比例的使用了大篇幅,并且在某些时长阶段超过了50%。表现出最熟悉与最陌生关系使用篇幅长度的相同性。
4.回应方式
图4回应方式统计
此题为多选题。在选择回应告白的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到,被调查者并没有在书面回应与口头回应两者中有明显的偏好。说明口头与书面两者的表达效力大约相似,或者告白情形发生方式概率大致相同。
三、结论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在双方的熟悉程度处于两种极端状态,即较为陌生(如认识时间短只有几天而双方交集并不多)或者特别熟悉(如认识时间长达几年非常了解对方)时,被告白者都容易采用更加直白的风格回应告白。而双方社会心理距离处于两种极端之间(如认识几个月左右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时,则更多地考虑到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而会更多的使用礼貌原则。
②在回应告白篇幅上,无论社会远近,篇幅都较为短小,基本几句话以内结束。但是相近的社会心理距离有可能迫使被告白者作出长篇回复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之情来维护双方的社会心理距离不变。
③在用语的委婉程度上,当双方社会心理距离较远时,被告白者在拒绝和接受时倾向于使用简短话语、直观语言、明确性称谓的交替等,委婉程度较低。当双方社会心理距离较近时,被告白者往往会用语更加随意,此时的用语委婉程度高低均有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