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农业用地上,农民滥用农药化肥,工业企业非法排放污染物,向农田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矿山、油田等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是造成农业用地大规模污染的主要原因。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污染、产量降低、食品质量下降,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工业用地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未来土地的规划和利用,还会阻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1 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1.1过量使用化肥
施用化肥虽然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改变其生物性状,削弱其保水保肥能力,造成耕地土壤退化、土壤紧实等。这最终将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产出下降。而且化肥中植物和土壤吸收不了的养分会逐渐在根部积累,不断向地下移动。当土壤发生风蚀或地表径流时,留在土壤中的磷氮化合物会随之移动,从而扩大污染面积。如果过量施用化肥,饲料作物中硝酸盐的比例会超过规定标准,影响牲畜的健康生长,容易感染疾病,甚至导致其死亡。
1.2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一般来自城市、工业和采矿业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从而扩大了污染土壤的范围。此外,重金属污染降解性差,难以控制。据调查,生活污水排放区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已超过总面积的十分之六。而且,重金属污染甚至会造成粮食减产的问题,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2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的防治措施
2.1健全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综合体系
(1)详细调查国内土壤环境的实际污染情况。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土壤污染问题,探索污染来源,找出污染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标准,严格控制土壤环境的污染控制过程,确保建立的防治体系与实际防治需求相互兼容,避免面子工程、无用功等。(2)大力落实土壤保护和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根据国家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完善土壤环境管理,在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全面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渗透依法治国理念;(3)新时代背景下,土壤污染防治相关部门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加强土壤环境污染监测能力,提高污染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提高监测工作自动化水平,引导相关部门沟通协作,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形成团队协作的思想,坚定扎实地吸收各方意见,在群众路线上接受群众监督。
2.2逐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和整体环境包容性,提高自净能力
提高土壤的环境包容性,有效改善土壤性质,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胶体,方法很多。在非钙质土壤中可以添加碳酸钙或其他有机化学物质,有效提高土壤的自愈能力和环境包容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更完善的化学处理,从而提高污染土壤的自我调节能力。为提高土壤缓冲能力,可采取弃土、复垦、换土、洗土等方法。但我们通常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土壤污染治理,这也需要很大的努力和精力。此外,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3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处理灌溉水质,科学农田灌溉方式
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必须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相关环保要求,严格控制灌溉水量和污染水质处理。既要做好土壤灌溉带的划分,又要做好有效的检测和管理。应制定合理的管理年限,做好综合治理研究和成果记录,采用科学有效的农田灌溉方式,避免土壤质量下降,为农田灌溉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湿度环境,促进光照修复工作的有效进展,做好土壤污染的抓持工作。
2.4加强科技研发利用,确保土壤安全
在农用地方面,一是农用地分类管理,确保产区和农产品安全:优先保护清洁或轻度污染土壤,安全使用中度污染土壤,严格控制重度污染土壤。二是基于污染物的界面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的调控,开发覆盖全过程的生产技术,确保农产品安全。例如,农田土壤污染缓解、控制和修复技术。一方面,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缓解抗性和控制,即通过水管理、水旱交替、调节土壤酸碱度等农业措施。可以增强土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还可以应用堆肥、动物粪便生物碱和粘土矿物等措施,增强土壤的吸附和固定,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这种技术可以用来修复污染。当土壤污染较重,采用抗性控制方法难以达到既定目标时,可采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化学强化微生物修复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进而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在场地污染方面,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类。首先,重金属污染土壤。为了修复土壤,应该种植超积累植物,而为了安全生产,应该种植一些低积累植物。也可以先种植低积累植物,在植物根部采用钝化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活性和流动性,从而修复污染场地。第二,有机物污染土壤。建议相关技术人员研究开发复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集成技术,即热解吸氧化还原修复集成技术,协同修复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场地,显著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
2.5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土壤修复的现状来看,土壤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尚未形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价值的增加极大地推动了土壤修复市场的蓬勃发展。国内土壤修复大多以工程形式进行,土壤修复产业链正在逐步优化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经济发达、污染严重的地区,一大批土壤修复工程企业已经开始涌现,他们正在努力向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从污染项目的检测到风险评估,再到修复项目的实施,再到相应的修复设备厂商,土壤修复产业链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2.6土壤污染的源头控制
(1)控制污染物来源。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督企业废水、废气、废弃物的排放,对不按规定处理废弃物、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采取强制整改或处罚措施。(2)合理使用化肥。化肥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土壤污染。因此,要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中无机和有机物质对土壤的破坏,适当使用有机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3)合理灌溉废水。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其化学成分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因此,在将废水用于灌溉之前,必须调查工业废水的来源,并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当工业废水水质达到灌溉标准后,可以再次进行灌溉,使废水得到再利用。
结束语
总之,国内土壤污染问题严峻,各种环境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有效治理土壤污染,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充分重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相关部门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时,要牢牢坚持联合修复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各种先进修复技术改善土壤污染现状,实施一系列环保措施,不断深化土壤环境污染治理,有效缓解我国土壤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沈云.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1):28-30+43.DOI:10.16317/j.cnki.12-1377/x.2021.11.009.
[2]任岳,龚巍峥.关于我国土壤污染成因及防治策略的研究[J].清洗世界,2021,37(02):55-56.
[3]王雪芹.我国土壤污染问题现状及防治策略[J].化工管理,2021(06):137-138.DOI:10.19900/j.cnki.ISSN1008-4800.2021.0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