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下,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林业经济模式,采用新模式,就必须坚持林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1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观
1.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在林业发展上要将增加资源和改善生态作为核心,对人们物质、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全面发展林业需求给予满足,与此同时,要对生产经营者投入和收入的问题进行解决,对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保障,并对林业干部职工收入较低的问题合理解决,从而对生产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尤其要对自主经营林场、自然保护区内贫困职工脱贫和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解决。推动林业建设向着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发展。
1.2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
当前人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度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导致资源出现枯竭的情况,所以就目前来说,要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并且要不断培育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人创建可持续开在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
1.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要对人类主宰世界的错误观念进行改变。对人类发展历史来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原始和谐进入到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时代,人类在不断征服自然,并且毫无节制的浪费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果依旧以这种情况发展,必然会导致文明衰落,严重的还会造成人类毁灭的情况。那么想要人类持续生存发展,就必须要将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进行改变,以和谐、融洽的关系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林业发展方面,不管是造林、培育还是采伐,都要对自然规律给予尊重,对自然力充分利用,使生产力得以提升。在充分利用自然力和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上可以通过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的方式进行,这也将节约人力物力、求真务实充分体现出来。运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观对林业建设进行指导,对生态状况进行改善,将我国山川秀美展示出来,对社会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的作用,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和林业发展相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建立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
2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
2.1培养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
每个人都要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重视程度,按照不同地区情况开展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创建绿色文化,建设绿色家园,经常性的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对全民生态建设以及保护意识、责任意识等进行强化,实现所有人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2.2引进多样化的种植品种
森林多样化的书中会全面改善林业生态建设,所以,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相关人员在林业种植中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荐,种植多样化的品种。在树木种植上可以混合,这种可以有效对病虫害情况进行防治,选择抵抗力相对较强的品种种植,与此同时,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从而对林业生态建设给予保障。
2.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
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项法制保障以及政策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其重点是从本质上将危害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先进手段,对各行业、各地区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时还要对人与自然、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关系进行考虑,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2.4加大政府支持、投资及引导力度
在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这里就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充分落实中央文件,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进行认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在林业资金投入方面要加大力度,政府部门应该与融资结构进行协调,支持林业发展上对资金的需求。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力度,将企业作为主体,市场作为导向,技术作为核心,建设新型的生态林业体系,运用先进的科技水平,完成生态林业现代化的建设。
2.5优化林业产业经济结构
随着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林业产业结构早已完成初期的“123”结构模式,目前已经全面转向了“213”结构,正在朝向“231”结构发展(数字分别指代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后可发现,我国林业产业已经完全脱离了“低端时期(即退耕还林、治理乱排乱放现象时期)”,而是在现有的可持续生态林业发展框架下,运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使林区真正成为优质产品的产出地(并非仅仅是木材)。基于此,在继续涵养水源防护林、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兼顾林产品的生产加工,使林区经济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
2.6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体系
前文提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非天然对立,只是在人类探索先进发展力的过程中,受到“未知”的影响,导致环境处于失控、恶化的状态。尽管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但以完全牺牲发展,盲目注重环保的本末倒置行为也没有可取之处。在理想状态下,林业生态环境逐渐发展,生态体系逐渐达到人们期望的水平。
以此为基础,多种新的发展模式并行,实现多方面平衡发展。其中,基于人文因素的综合发展体系应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如此一来,社会公众将会更加关注林业发展,自发地支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在群策群力之下,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必然逐渐完善,人与自然之间可真正进入“和谐共处”的时期。
2.7健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服务保障体系
现阶段,我国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大力推行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考量,健全森林服务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包括: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大力支持林业工程建设,并做好科学的布局与指导工作,引导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工程;加强控制生态林业工程招投标阶段要点,有效运用监理进行监督管控,保证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积极引起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研发先进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运用先进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建设数据研究中心,为项目管理提供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保证科技研发成果第一时间得到有效验证。
结束语:
林业生态建设在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现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使林业生态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的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实现保护环境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相莲.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J].商讯,2020(10):135-136.
[2]梁耀来.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视角下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20(06):176-177.
[3]尹世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探究实践[J].中国外资,2020(06):115-116.
[4]郭颖.浅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J].南方农业,2020,14(08):57-58.
[5]彭坤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J].现代园艺,2020,43(05):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