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贯彻新时期党的治疆方针,巴州党委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巴州科协承担了“百个乡村科普馆”的建设任务,通过建设一批乡村科普馆,为传播先进科学文化提供平台。自“百个乡村科普馆”工作投入建设后,新疆科协大力支持,巴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巴州科协积极响应,大力推进乡村科普馆建设。在历经一年的探索,巴州乡村科普馆在管理运行方面日益规范,活动成效显著,在农村群众之中的受欢迎度极高,已然成为文化润疆的大舞台。
1乡村科普馆建设背景
在2021年,巴州在全疆率先建设一批乡村科普馆之后。巴州党委以及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据有效统计自2021年3月以来,在巴州乡村科普馆建设工作中,总共投放了近8000余万元,资金支持力度极大,在每个县市之中都建设有10—14个乡村科普馆。在“百个乡村科普馆”建设任务的影响下,相信各族群众的意识觉悟以及科学文化素养都将得到较为直观的提升。
2巴州乡村科普馆建设优势分析
2.1政府党委的重视、增强了建设底气
高效推进顺利建设步伐,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自2021年将巴州设为试点区域之后,巴州地方政府及党委积极反应,坚定不移地将创新发展看作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源动力,并凭借有效推进科技创新等行为,在坚持创新科技体制激发发展活力目标的背景下,大力地推进乡村科普馆建设工作的落实步伐,促使乡村科普馆建设道路更为顺畅,真正地做到了高效打通科普普及最后一公里的限制[1]。
为加大巴州乡村科普馆建设的优势,巴州政府及党委还亲自指导,在充分吸取中国科协以及自治区科协对科技馆建设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目标以及布展内容等内容。计划将主要围绕人与自然,生态科学等相关主题,在形成可视化互动体验体系的背景下,建设乡村科普馆,尽可能地突出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使其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2.2群众的呼应,强化了建设深度
在过去,只有大城市拥有科技馆时,家长想要开阔孩子视野,只能带孩子去城里参观科技馆,参观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及路程成本,要远远超出预期。而现今,随着乡村科普馆的大兴建设,人们参观科技馆的时间成本以及参观成本,都得到降低,据有效统计,乡村科普馆一经建成,共计接待各族的参观群众高达120余万人次,从参观人数这一庞大的数字不难看出,乡村科普馆已然成为农村民众触手可及的“科技馆”,人们可凭借对科普馆的参观,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科学素质。
在诸多好处的熏陶下,群众对于在乡村兴建科普馆的呼声十分热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建设落实深度,使得乡村科普馆的建设能够更为顺畅,直观地夯实了乡村科普馆成为乡村人才孵化站的建成步伐。
3巴州乡村科普馆建设策略
3.1明晰建馆目的
实现科学普及属于全社会必须履行的责任,为确保乡村科普馆能够顺利运行,巴州各政府、县市必须充分明晰监管目的,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背景下,尽可能地加大乡村科普馆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等功效作用;在具体监管期间,可凭借弘扬科学精神、诉说科学故事等方法,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传播氛围,随后凭借搭建现代文明的引领战地的相关操作,为科学普及创造传播条件,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下,强化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得文化润疆工程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落实[2]。
3.2设立丰富的展示内容
针对乡村科普馆展示内容这一层面上来讲,要有意识地注入地方特色通过,立足于乡土,尽可能地将乡村科普馆打造成为农民身边的科技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地区性特色,使得内容在展示期间能够发挥启迪效用,高效率地满足农村各族的群众需求。为此,在展品设计期间,必须有意识地围绕乡村的实情,在充分尊重农牧民主体地位的背景下,凭借具体分析具体原则,因地制宜地设置科普服务,使得整体的服务更具特色、更具计划,进而进一步突出,一村一特色,直观强化乡村科普馆这一工程对于群众的吸引力。此外,还可借助VR设备以及多媒体展览等形式,实现科普展品统一化简约展览,凭借先进的技术,可快速地将地方性资源亮点展示出来,直观强化乡村科普馆亲民力,帮助人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相关的科技知识,强化自身内涵。在乡村科普馆与当地特色发展衔接期间,为进一步落实衔接成效,相关人员要积极基于本村的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背景下,建立相关的科技示范基地,使得群众能够在可视化的基地之中,真正地做到答疑解惑,获取更多的科技知识,进而直观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实践能力。
想要丰富展示内容,相关人员还可借助智能电视、计算机系统等承载手段,建设数字化科普馆,使得人们可以在强大的网络技术推进下,学习到最新型的科技知识,在充分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民族自豪感,突破科普最后一公里局限,真正达到服务基层这一建设目标。
3.3贴合受众、探寻多元化承展手段
因乡村科普馆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农牧区。而身处农牧区的群众其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为此想要确保承展成效,相关人员要有意识地对展现方式进行设计,尽可能凭借音频讲解、图片讲解、实物讲解或者是互动讲解等视听结合的方式,强化科技科普成效,使得农村受众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进而自发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相关的科学知识,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此外,想要深化承展成效,多元化的展示手段也必不可少,在具体运作期间,相关人员可通过直观延伸承展载体等行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需求,快速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高效率提升致富实操成效。在促使科普产品实现科学化流动的同时,让群众能够更轻松地享受各类别的科普资源,体验贴身服务的魅力[3]。
3.4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推进服务一条龙步伐
为促使整体的乡村科普馆建设工作,更满足现今开放发展需求,人才培养工作必不可少。只有强化对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科普馆讲解人员的讲解水准,才能真正将乡村科普馆所有产品的讲解工作落实到位,深化乡村科普馆的建设成效。因在建设乡村科普馆的地点内,相关专业人才较少,为此必须及时转换思想,积极创新,凭借对各行各业服务志愿者进行实景演练授课等形式,直观地提升科普馆讲解员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在自己独立的运作下,完成一站式讲解服务,在快速帮助群众解决在生活之中所遇到的各类别科技难题的同时,促使乡村群众能够真正受益。
结论:综上所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普教育已然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一环。想要合理地将科普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融为有机的一体,相关人员要努力抓住工作基调,通过找寻工作切入点等行为,提升建设标准,在创新发展思路的同时,完善建造机制,为乡村科普馆的建设提供便利,以提升农村科技文化普及率。
参考文献:
[1]刘新春.共创甜蜜事业 建设美丽乡村[J].蜜蜂杂志,2022,40(11):36.
[2]杜晓,薛建利.抓好四个机制 构建社会化科普大格局[J].科协论坛,2021(04):36-38.
[3]郑永祺.统筹规划 完善制度 全面推进社区科普馆建设创新发展[J].科协论坛,2021(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