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活实践对地理教学的作用——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
李乾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乾勇,. 探究生活实践对地理教学的作用——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J]. 地理研究进展,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032.
摘要:
高中地理是一门人文性极为浓厚的学科,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对师生双方的要求均较高。核心素养作为眼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设计生活实践教学,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地理;生活实践;作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32
基金资助: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专业化与概括性表述,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生活实践教学则是把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场景之中,激起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渴望,使其在生活中学习,且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高中地理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生活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一、高中地理融合生活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地理学科与生活密切关联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非常强,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地理,学生们可以深入探索生活中的气候变化、四季变迁、地形地貌等等。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城市发展、工农业建设等等均与人文地理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学科对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作用不言而喻。生活实践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有效地运用地理知识。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枯燥无趣,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地理与生活的关联。地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理技能并形成地理素养。生活实践教学顺应了地理教学改革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要求,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大进步。生活实践教学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适应了教学改革与时代发展需求,为地理学科的深度应用指明了方向。

(二)契合高中学生成长发展特征

高中阶段是人们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身体与心理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正在成熟却又未完全成熟,丰富而矛盾是高中学生心理的典型特征。教师不能够简单地禁锢和约束学生,否则学生们就失去了学习兴趣。生活实践教学强调课堂的开放性,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尊重和认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1]。高中阶段学生正在快速成长之中,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深入探索和研究。生活实践教育引领下的地理教学鼓励学生们变得更加活跃,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能够让学生们变得独立和乐观,这也很好地契合了学生们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健康和积极的品质。

二、生活实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路径

开展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是当前社会形势下教育行业的大势所趋,对于地理来说,做到与生活结合,首先就要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实践教学。

(一)树立生活实践教学理念

对于学生来说,面对高考,地理并不是分数占比的主要科目,因此对它的重视程度并没有太高,这也是当前教育的通病,总是以分数论高低。不仅学生,一些老师也抱有这种想法,受其影响,教学仅仅是为了机械地灌输知识点,很少能够真正将地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知识变得实用,也不能做出新颖的,能够吸引学生目光的教学方案。这是目前进行生活实践教学的方法需首要改变的,也就是理念上的转变。要做到这些,地理教师们应积极响应国家新课改的要求,与时俱进,更换新型的教学理念,改变自身教学习惯,创新属于自己适应时代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树立教学理念,实施生活实践教学。

(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地理这门课程在进行地形地势等的教学时往往会用到相应的地理模型,这种方法能够让教师们以一种非常直观的展示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以增强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能力。而将其与生活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选取当地随处可见的事物进行相对应模型的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地理事物的性质。同时,开展这样的教学,更能吸引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测到相应的事物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显著提高学生课堂知识的巩固效果[2]。例如,在进行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将教材“热力环流的形成”的静态图转换成动态图,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观察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总结等压面的弯曲规律,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总结知识。

(三)构建生活实践课堂

在进行生活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应提前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逐渐转换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引导,逐步融入生活实践教学理念,以建设生活实践课堂。例如,在开展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课程时,通过读教材中图“大气的受热过程”,视频展现历史故事“火烧上方谷”,试着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善用火攻的军事家诸葛亮未能成功杀死司马懿的原因,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补充来完善答案,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点拨。通过引用著名历史事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营造整节课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结束前布置一些观测大气运动等小任务,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地理与生活的结合。

(四)展开生活实践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层次。要做到这一点,开展相应的生活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高中生活的紧张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教师要控制好时间的管理,组织高中生开展生活实践。这就需要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高的效率。通常可以以“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心得感悟”的形式开展生活实践[3]。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讲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要根据课前、课中所观察到的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布置课后习题,做到题目精简,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结语

生活实践教学与高中地理课程十分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导入环节融入生活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将生活实践教学引入课前预习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合理创设生活实践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2):264-265.

[2]陈长舟.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活实践教学探微[J].文理导航:上旬,2020(10):61+64.

[3]李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生活实践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7):55-5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