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次研究与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改革缺乏相应实践支撑,教学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
(三)专业性比赛较少,缺乏“比、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
二、“校企合作、赛教融合”研究与实践的具体探索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1.产教融合,重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人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能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此,通过市场调研在构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当地的经济为依托,与当地企业合作,挖掘潜在的企业,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设计出符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社会所需,设身处地的分析区域经济特点,挖掘现有的资源,将当地的企业课题、案例引入学生技能比赛中,达到比赛为企业服务,企业反哺比赛实践的目的,实现双赢,最终为市场营销专业提炼出“1232”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1” 以“立德树人、工匠精神”为一条主线;“2”校企融合双元育人为途径;“3”三赛牵引:每年3次(1次省赛、2次校企合作学生技能比赛)技能大赛融入教学过程,“2”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促进。
图1 “1232”人才培养模式
2. 充分调研、深入调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职业院校规范教学管理,深化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先后对绵阳市内20多家服务企业、公司和近百名毕业生进行了实地调查,还邀请杭州娃哈哈集团、聚商易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十多个企业专家到学院召开专题研讨会,校企业共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平台课(公共必修课和选修平台课)、专业技能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构成。
(二)以“省赛”为抓手,构建“一体两翼、三平台”“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如图2)
以“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市场营销技能大赛”为抓手,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平台”的“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一体”即以 “省赛”为主体,全面开展学生技能训练。从一年级开始,就确立了学生“赛训”的工作目标,通过每学期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的各类营销技能比赛活动以及专门设置的“赛教”融通课程,让学生在一年级就提早跟赛学习,到了大二阶段就可独立组队参赛,既可将理论与实际比赛结合,也可为参加每年四川省大学生技能竞赛提供了有力保障。“两翼”即以校级技能比赛及校企合作共同开展的市场营销技能比赛为两翼,全面组织学生进行赛前的培训和指导,保证学生参加各类省级竞赛的获奖率。“三平台”即构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三大平台课程体系,其“赛教”融通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实务、营销调查与分析、营销策划、品牌管理、财务管理、营销沙盘对抗实训等,以技能竞赛为截体,将竞赛的规则、标准、案例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带动了学生参加比赛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真正达到校企融合,三赛牵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图2 “1232”模式下的“一体两翼、三平台”“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开发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校企合作技能比赛包括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技能比赛从开学初就全面展开,持续时间在60天左右。初赛阶段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全部参加,没有进入复赛、决赛阶段的学生可加入其他小组参与观摩学习。
在教学中,专业课教师以校企合作技能比赛作为载体设计为学习情境,将学生比赛的真实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带入真实的情景,能更好地将所学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增加了学生对枯燥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及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深化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以学生技能比赛为抓手,改革课程内容和教法方法。将合作企业引入校园,将企业真实产品融入比赛,将比赛实战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适应性。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认识真实市场、了解分析实际产品,懂得如何进行营销环境分析,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顾客的选择,如何进行产品分析、市场策划…。并将自己所学、所思运用到技能比赛中,自己撰写策划方案并运用与实践,将产品真实的销售给目标消费群体,在比赛过程中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过程不断从实际比赛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再回归课本,真正体现了将“企业实践”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自己亲自打开理论连接实践的大门。
2.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表演、探究式教学、融入比赛的项目教学等,真正做到任务驱动,学做合一、赛教融合一体化,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
3.改革考试方法和评价体系。本专业原有的专业课程学生期末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模式。在开展了校企合作技能比赛后,就将比赛融入了本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专业技能考核和期末考核(期末考试成绩)。过程性考核占比25%,主要根据平时作业、学习态度、笔记、课堂发言;专业技能考核占40%,由指导老师(校内+企业)评价、团队互评、队内评价三方综合得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期末考核成绩占比35%,这里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给予不同的考核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应知内容的撑握。
三、研究与实践总结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以真实的企业及产品为对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依据,以技能比赛为载体,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1232”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院市场营销学生的特点和目前市场的专业人才需求,最大限度的贴合区域经济发展。
(二)校企合共同开展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通过不断努力,市场营销先后与零售、房地产等企业共同开展学生技能大赛5次,以公司真实的产品进行销售和营销策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尽可能地提升了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校企合作、赛教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真正落地
实际企业参与,实践性强,产品、物料、校内外指导教师落到实处,学生占主导地位,参与感强,“教、学、做”一体化得到实现。
(四)基于学生技能比赛案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以技能大赛任务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效果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真实,不再是模拟,而是市场实战。寓教于赛,让学生享受过程,期待结果,总结经验,理实结合。以学生真实参与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序化、重组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比赛中的真实案例,让课堂教学更加直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哲.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经贸实践,2015,(11).
[2]廖波,黄政武.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4(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