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本质特点,充分利用自然类学科教学特色优势,开辟创新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学习精神,进而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高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探究动力。教师要根据初中地理学科大纲要求,合理布置地理教学目标任务,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充分掌握学习方法、学习理念,有效锻炼初中生的分析能力、解读能力,为高效开展地理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的必要性
地理作为初中重要的学科,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这对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界在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中发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从成功的教学改革角度来讲,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还需要进一步革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二,学校发展的需要。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讲,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共同致力于新课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同时应当注重完善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从教育教学角度分析,学校要加强与兄弟校之间的合作,做到学术上的交流,汲取其他学校先进的理念,激发学生的潜力,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潜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二、双减政策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策略
(一)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势必会事半功倍。初中地理教师要立足于这一时期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元素融入初中地理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地理学习才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阶梯,学生们放下了沉重的课业包袱,就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态度来面对地理学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充分融入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学科因素,或者是一些课堂游戏或者是经典故事,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怀着探究的心理去面对地理课堂,促进学生们学习效率的逐渐提升。
(二)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学习地里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地理学科方法,那么,在课后,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学习相应的地理学科知识,促进学生们地理学习质量的不断发展。
第一,利用图片开展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图片都对于地理探究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地理图片开展教学,促进学生们对于相关地理元素和知识直观深入的理解。教师们也可以综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展示出来或者设置相应的重点突出展示或动画演示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开展相应的地理探究活动。
举个例子,在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中多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教学效率也不高,容易出现忘记或混淆现象。而在教学中以“世界气候类型图”为辅助手段来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学会从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着手进行气候类型分析,通过纬度位置明确某区域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或是寒带气候;然后通过海陆位置分析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大陆气候或是沙漠气候,最后再通过地形分析该区域是否会形成高原山地气候。根据这样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们结合相应的图片记忆,不同地形气候特征,并且让学生们掌握相关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具体特点,促进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逐步发展。
第二,归纳教学法。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具有极强专业性的学科,涉及到非常多的专业地理名词与专业术语,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地理学科知识,然而,如果学生们没有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理解和归纳梳理的话,只通过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式是无法提升记忆效果的。这也很容易让学生们对地理学科产生失望,厌倦甚至抵触的心理,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归纳教学法,把握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找在地理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隐藏规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并归纳成相关的地理学科知识体系,领导,学生们逐步完善相应的地理知识体系。
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知识为例,在梳理亚洲的地理知识体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条线并行进行复习,在复习自然地理时,可以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角度进行展示,人文地理要从亚洲的人口、国家、工业、文化等角度进行梳理,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的掌握,解决之前课堂上没有理解的难题。
(三)减少课后作业,提升地理作业质量,实现增效减负目标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们也要合理简化学生们的课后作业,落实减负增效。但初中地理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后作业的减负并不是简单的做减法,教师们固然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为学生们布置大量作业的做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课后作业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注重将课后作业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将课后作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如我校按照“五精教学法”中“精记、精练”的原则,精心设计习题,把握好习题的数量和难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减负增效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初中地理教师也应当认真研讨当前地理教学课堂转型升级的重要策略,调整教学方案,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们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时金婷.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试题与研究,2020,(08):135.
[2]李承承.打造高效课堂感受地理之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7):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