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地理小课件制作参与教学的案例分享
林丽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林丽仙,. 初中学生地理小课件制作参与教学的案例分享[J]. 地理研究进展,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038.
摘要:
初中地理学生地理小课件制作,是为了强化地理教学效果,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一些很小的教学课件,主要应用于地理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上的拓展与延伸学习,针对性强,使用方便,如果日积月累,可以形成学生学习经验的一些资源库;同时,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和认识,用直观的方法方式表达,如图形、图片、动画、声音甚至录像等,制作出一些小的课件,由于是学生自己做的东西,讲解起来清晰易懂,效果较好,通过小课件的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地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件制作;教学案例
DOI:10.12721/ccn.2022.157038
基金资助:

前言:课题开题以来,开始实践探究,不断摸索地理小课件制作参与教学的模式,取得一定成果。例如上学期教授的这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学生学习完世界主要宗教,由学生自己制作的课件讲解:作为一名小导游带领同学们认识身边的宗教建筑特点、信徒服饰以及一些节日特征,学以致用,正确辨认不同宗教的特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一、小课件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1. 形成学生学习经验的一些资源库

初中学生地理小课件制作,是为了强化地理教学效果,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一些很小的教学课件,主要应用于地理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上的拓展与延伸学习,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日积月累,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更多教学资源的共享,享受科学技术辅助教学的红利。

2.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设计

探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转换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进师生感情,为学生提供更加民主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等教学理念。

3.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了学习兴趣也锻炼地理的综合能力

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地理知识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加工,然后课堂上呈现给师生,分享地理知识,强化地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初中生地理课件制作过程中组织内容、精选材料、专注重点内容等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二、如何进行小课件制作与参与教学

1、前期知识准备

以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为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相对较简单,教师教授学生认识区域的方法后基本可以自主学习。例如:区域地理位置如何描述与评价?地形地势特征如何描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相互影响如何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一章亚洲为案例,教授学习方法,为后面课件制作做铺垫。学生尝试从多个角度备课,理解主线路,基本很轻松掌握一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提前挑选课题

利用寒假时间提前预习七年级下册内容,分小组选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预习备课,然后制作小课件。平常学业忙,学生没办法照顾到我们地理学科,只有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来布置内容,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但是课题明确,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3、开学前发送邮箱,挑选备课充分,内容较符合课程的学生进行指导修改

教师要进行指导,很多学生是网络下载的课件,重难点方面把握不清,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找一些表达能力较强,思路较清晰的学生,加以点拨。一般一节课安排1-2位学生,时间不宜过长。

4、课前一周试讲一遍,与教师的教学安排对接

有的学生很爱讲,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偏离课题,有时候课堂纪律就不好把控。最好学生试讲一遍,允许自己语言风格讲课,但是一定要贴合课题,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适当做出调整。

三、小课件参与教学案例反思

1、给学生的课题太大,如何细致划分,确定主题?

根据以往很多情况是学生设置内容过多,讲得多,重点不突出。例如一位学生讲了巴西与美国的对比。想法很好,但是容量很大,估计一节课都讲不完。因此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上,重点理清知识模块,哪些需要学生发挥的内容,提前设定,给学生画好重点再讲,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例如目前初一上学期已经上过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影子日变化观测实践探究活动分享。内容少而精,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讲起来得心应手。

2、除了区域地理,其它内容如何设置小课题进行教学?

区域地理比较好讲解,因为有方法有线路,而其它内容如何确定课题呢?通过认真研究学习《福建省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不难发现,可以让学生发挥的地方很多。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课题《地图》一课中可以安排学生现场演示生活场景中电子地图、遥感地图等应用;《海陆变迁》一课中让学生角色扮演“假如我是魏格纳”制作课件提供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学说;《天气》设置学生根据一周天气状况做个小小气象主持人;《聚落》一节课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农村)和城市的差异,认识不同聚落景观差异。因此,深入探究《福建省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是今后主要工作内容。

3、如何利用小课件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延伸学习?

课前三分钟是导入、激趣,很多学生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好,难在课堂中学生的重点难点突破,例如地理特征描述、分布规律、成因分析、差异比较、影响评价等综合能力表现,需要教师加以点拨。课后延伸学习,制作思维导图、手抄报等适合能力拓展的一些小课件,优秀的作品可以收藏,形成学习资源。

4、如何结合小视频、微课进行创新?

现在各大旅行社打着研学旅行的旗号设计各项旅游项目,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拍摄小视频,录成微课,增加地理课堂资源,小课件不应该只是文字图片描述,也可以是真实场景,真实的活动记录,随时记录下来,可以利用PPT制作成微课,呈现方式可以多样,不拘泥于固定手段。

5、信息技术方面如何加强指导?

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应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学习,越来越多孩子学习机器人编程等课程,对计算机领域一学就会,许多新技能很容易掌握,而我们辅导他们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尴尬了,因此课题组加强和信息技术教师合作探究非常重要,正所谓教学相长,我们也可以向学生学习新技能。例如讯飞科技,将文字转成语音播放,在制作微课时常可以用到。

6、学生小课件制作参与教学如何评价?

新课改提倡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无论学生最后小课件作品怎样,讲得好不好,都不重要,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人合作、自主创新、积极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小课件参与教学,不是教师真的可以偷懒,不是让学生可以成教师一样授课,而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热爱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课题在探究的路上会有不同问题出现,希望这条路一直走下来,会有新发现,新的惊喜。

参考文献:

[1]苗红英.小课件,让数学课堂动起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6(11)

[2]袁中直、李星华.自制小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J].大学化学,2000(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