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业工程技术概述
林业资源在我国的资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我国的主要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面积也在逐渐的回升,有效的丰富了我国的森林资源。所谓的林业工程技术就是指在林业工程中应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其应用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造林绿化工程而言,大部分的工作都与林业工程技术有关,都需要林业工程技术来予以大力的支持,例如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森林营造技术以及森林资源管理技术等。总之,通过林业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大幅的提升造林绿化工程的发展效率。
2 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重要意义
林业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资源之一,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森林面积逐步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森林资源短缺的现状。林业工程技术是指应用于森林工程的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其目的是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大多数造林项目都涉及森林工程技术,因此需要森林种植技术和森林资源管理技术等工程技术的大力支持,最终通过林业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大大提高我国绿化造林项目的建设效率。
3 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中的绿化应用原则
对于造林绿化工程而言,在应用林业工程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应用原则。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相关的技术人员在选择种植树种的时候,一定要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保种植的树种能够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等相适应,从而为林木的生长发育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进而有效的促进造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各项情况开展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确保即将种植的树种不会和当地的树种产生冲突。另外,对于各项种植条件都较好的区域而言,要尽可能的选择具备较高经济效益的树种;对于各项种植条件都相对一般的区域而言,一定要将种植的适应性作为选择树种的首要原则。其次,要对当地的原有植被实施有效的保护。在开展造林绿化工程的过程中,既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林木种植工作,又要对当地现有的植被实施有效的保护。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在确保即将种植的树种不会对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基础上来开展各项工作。最后,针对西北地区的荒山区域而言,在应用林木工程技术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提升荒山区域的蓄水能力,例如在荒山区域大力的培植草丛和灌木丛。
4 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
4.1 选择育苗地
合理选择育苗的环境,是苗木正常与健康生长的基本前提。这里所指的育苗环境包括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其中,育苗土壤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育苗地时,当地的土壤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位置合理、土壤肥沃、排水性强、交通便捷。从大量的栽种案例当中可以看出,比较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类型有轻土壤和沙质土壤等。影响苗木健康生长的主要有盐碱土壤、黏土等。由此可见,调节土壤PH是十分重要的。在空气环境当中,阳刚、温度、水分也会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育苗地时也应当考虑上述要素。确定区域之后,需要尽快匹配并完善相关的设施,并做好道路的修缮与灌溉排水体系的构建,确保苗木的培育能够顺利进行。
4.2 育苗地整地
整地技术对土壤进行土质分析,针对性的选择改良方案与技术,不同的土壤,使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改良,选用的物质常见的是草木灰和各种沙土等进行土壤改良。同时,提高有机肥的使用。另外还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土壤内的病虫害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是重要的因素,如果苗木种植在没有消毒的土壤中,其成活率会明显降低,因此,苗木种植前土壤消毒是不可省略的步骤,通常消灭土壤中病原菌所使用的都是硫酸亚铁等药剂,针对土壤深层的病虫害,对土地可以进行深耕,行杀灭病虫害,然后进行播种,来给幼苗提供一个很好的生长条件。
4.3 栽植方法
第一,常绿阔叶林树木。移植栽种前需要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使苗木自身的水分与养分可以保证苗木运输至移植区域前不会因为失水而降低成活率。第二,落叶阔叶林树种。栽种前需要在休眠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在运输和移植过程中出现水分蒸发现象。第三,不易移植的树种。移植时可采用带土移植的方法,保证苗木初期生长时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稳定性,更好地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如果带土运输存在困难,也可采用根系覆土办法进行苗木运输,防止树木水分流失。移植前还应进行定干、截干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苗木成活率。针对长势不好的苗木需要及时清除,并在合适的季节进行补充移植,保证树种的规格适当、合理搭配,维护树种的多样性,为后期人工养护提供便利条件。
4.4 苗木抚育
在苗木抚育及其管理工作中,林业人员要把握的技术要点有:做好水分管理,让苗木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获得最适量的水分供应,从而健康生长;合理进行苗木侧根培育,让苗木有更加发达的根系来保证其营养吸收;做好截根培育工作,这项工作能够促进苗木木质化,主要是在根系培育实现后展开。其中,截根培育工作中,林业人员必须做好截根后的灌溉、施肥操作,先灌溉,后施肥。施肥以钾肥、磷肥为主。施肥目的是要让苗木根系快速恢复,能够尽快生出侧根,形成发达的根系,从而有更强的生长能力。
4.5 重视林木优化工作
林木优化工作也是提高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推广应用的保障,一方面需要对残次林进行科学改造,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林木树种的差异,实现整体结构的改良和优化。在残次林改造过程中,要对原有次生林的生长情况进行重点把握,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减轻造林绿化对原有林木的破坏,同时在森林的树木砍伐工作上,也要对具体的砍伐范围进行科学界定,不可出现过度砍伐,砍伐时也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避免造成森林资源的大范围破坏,确保森林砍伐效果良好。
4.6 完善林业资源管理与加强监管力度
我国林业整体规模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林业资源还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进而导致林区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这就降低了造林绿化后期技术管理的成效,对林业后期的许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此外,在林业资源开发过程中,部分林业种植人员更看重林木的种植面积而疏于林木管理,导致栽种的树苗分布不均匀,成活率没有保障,也不能有效预防病虫害,造成了林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造林绿化后期需要全面加强对林区内整体林木综合质量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补救,把损失降到最低。在造林绿化后期,一方面要注意监察林木的质量问题,对树木的自然增长规律加以记录分析,提高技术管理,从而有效控制树木整体质量成果。完善林业相关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切实落实管理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做好林木的动态管理,一旦发现没有成活的小树苗,要及时补种,并加强对树木的养护工作,保护有限的林业资源。
结束语
总之,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后期的管理工作,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开展,不断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要将造林绿化的实际情况与林业技术相契合,充分利用林业技术,全面深入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董国利.造林绿化后期的林业技术工作初探[J].新农业,2021,(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