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用教育是为社会带来新的生命
杨红芝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红芝 ,. 生命教育——用教育是为社会带来新的生命[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060.
摘要: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为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毛泽东也曾说过,在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关爱生命,更加注重提升生命质量,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
关键词: 教育;培养;关爱
DOI:10.12721/ccn.2021.157060
基金资助:

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在今天的教学改革大潮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生命体验,时代呼吁体现生命教育的新课堂。

学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体现学校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氛围。学校的教学楼和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让教师养成关爱生命的情怀,从而用生命去孕育下一代的未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万千赞美老师高尚品德的诗词名句其实都匹敌不过老师们为教育下一代的光明而做的每一步。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为成年人的事,还应包括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成才观,加强对孩子珍惜生命的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而在学校,老师还应该加强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豁达开朗的胸怀,教育他们分清自尊与虚荣,要强与逞强的界限,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生命作为虚荣和逞能的代价。

每一次课堂上的一声同学们,早上好,一句激情的问候,可以让同学们领略老师的精神风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没去甜甜的征询一声,柔柔的谢谢一件件小小的礼物,一行行深情的热泪,一阵阵鼓励的掌声,一次次夸奖的举动,无不体现着老师对学生们的认可和关爱,更是对生命教育最好的诠释。老师,教育学生没有很多的语言,有的只是亲身践行,那么老师的魅力就会感染着学生,让学生们体会着生命的可贵和重要。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物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对于老师来说,生命教育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上面一味的呢?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里的调试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由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现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有重大的影响,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水平,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怎么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教育精神呢?我们的教育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做老师的应该去教育孩子,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为强烈,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们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们要及时抓住它们,让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近,孩子们真正的生命教育孕育社会,未来具有生命迸发的花朵。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作为教师,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把他们看作生命发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真实,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生命是完整的,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学生的一生最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要关注生命教育,根据生命教育给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守护。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也要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和基于细节处的教导。

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打造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可见教师角色之一及教师就是学生可信的塑造者,实行集中实施生命的方式,让学生得到好的成长。而老师用教育为社会带来新的生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