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农机作业的实效性,在各地区落实农业机械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带来明显影响。应该增强农机作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意识,加强对环境风险的控制,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1.农机作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及基本特点
1.1重大风险等级的特点及防范要求
重大风险等级指国省干道村屯路口、重点路段、涉险山险水作业场所及极端恶劣天气,比较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农机具损坏。对于这类作业环境,农田作业生产尽量人工进行,必要时农业机械各项安全设施必须齐全有效,驾驶操作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娴熟的驾驶操作技能,不违法违规载人,不超速超载,不违规驾驶操作农业机械,且具有快速灵活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确保作业安全。农机管理部门除了设置风险警示牌,需要提前做好极端风险天气预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设置专门人员看守,坚决控制群死群伤和农机具损坏事故发生。
1.2较大风险等级的特点及防范要求
较大风险指重要道路村屯路口、重点路段、涉山涉水作业场所及恶劣天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农机具损坏。对于这类作业环境,农业机械各项安全设施要齐全有效,驾驶操作人员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不违法违规载人,不超速超载,不违规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确保作业安全。农机管理部门除了设置风险警示牌,提前做好恶劣天气预警外,还要经常开展巡查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设置专门人员看守,预防和控制人员伤亡和农机具损坏事故发生。
1.3一般风险等级的特点及防范要求
一般风险指重点村屯交通路口、重点路段、涉沟涉坟涉线杆和高压电路作业场所及雨雾天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对于这类作业环境,农业机械各项安全设施要齐全有效,驾驶操作人员具有安全意识和驾驶操作证件,不违法违规载人,不超速超载,不违规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确保作业安全。农机管理部门除了设置风险警示牌,提前做好天气风险预报外,也要经常开展巡查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预防控制人员伤亡和农机具损坏事故发生。
1.4低风险等级的特点及防范要求
低风险等级具体指农机常规作业场所及正常的天气状况,通常不会出现农机具损坏及人员伤亡的情况。农业机械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安全措施十分全面,同时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及专业驾驶技能,不会出现违规超载、载人的情况。农机管理部门需要在农业生产作业区域的醒目位置,布设低风险等级警示标志,为农业生产作业中的农机使用提供便利。此外,组织专业执法人员,定期做好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及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升农机事故的防范水平,为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2.进行农机作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意义
2.1有利于规避不良影响因素
针对农机作业环境的风险等级来说,避免不了会在各类因素影响下发生变化,如自然因素、社会发展等,或者遭遇暴雨洪水以及国省主干道开通,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增加环境风险等级,即由低风险转变为高风险。同时,受到泥沙长期沉淀堆积以及环境工程治理等工作的影响,也会使高风险等级下降为低风险。因此,要求农机化工作人员事先做好作业区域的综合评估,合理调整农机作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结合实际情况布设警示标志,强化农业生产及群众出行的安全性。
2.2有助于提升安全作业水平
如果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农业生产作业,不仅不利于发挥农机的实际效用,还容易对农机操作人员产生安全威胁。而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倡导改善自然环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风险级别的施工作业,为了提升综合治理水平,需要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依据风险等级做好作业方案调整,严守安全底线。此外,增强安全风险的评判意识,以风险等级为依据,为自身及他人的财产、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3.提升农机作业环境风险防范水平的工作建议
3.1做好作业区的勘查工作
对于农机田间作业环境来说,农田作业区的实际状态是主要特征之一,应加强对农业生产作业区域土壤、地形、地表以及障碍物等的综合分析,同时调查电力线路布设情况,包含地线、高压线、电线柱以及电话线等,减少对农机作业带来的干扰。依据以上情况,合理选择农机的行走方式及作业方式,强化行走装置及机组大小选择的合理性。通过保证作业区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减少农机侧翻、重心不稳等安全事故。
3.2科学控制田间作物布局
开展农业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对农机作业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包含作物湿度、高度、倒伏度、密度以及物理机械性质等。而通过比较分析,水田作物与旱地作物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对农机田间的作业方式要求也有着区别,在收获方式及田间管理方面有明显体现。因此,应该结合农作物的种植特点,选择适用性更强的农机设备,同时加大作物种植模式调整力度,降低环境风险等级。
3.3强化作业环境的可变性
为了提升农机作业环境风险防范水平,应该强化田间作业环境的可变性,增强作业区域道路、桥梁、电力线路的规划意识,为农机作业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保证作业区准备的全面性,相关的准备工作包含道路、地块出入口的修整,且需要清理田间存在的障碍物。如果在田间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特殊要求,针对较深沟渠边缘地带的收割作业而言,应该加强作业控制,以免破坏沟渠边缘土壤;对于玉米的收获来说,要求操作人员认真观察前方,减少玉米秸秆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减少因小动物等引发的安全事故;利用农机喷洒农药时,应该事先了解天气变化,选择顺着风向进行药物喷洒,突显作业环境风险控制的实效性。
结语:农机作业环境安全风险,取决于农业机械行驶作业区的状况,包括所处区域的地理、天气等不可人为避免的自然因素,由此诱发农机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较高。科学划分风险等级和研判这种风险,能有效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农机手应灵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薛继顺,李佰福,田翠萍.农机作业环境安全风险研判分析[J].中国农机监理,2021(12):20-22.
[2]薛继顺.浅谈农机作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及意义[J].农机质量与监督,2022(02):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