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在不断贯彻与落实的环境下,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实施也面临着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期间提高对于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在课程实践期间结合学生体育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体育教学活动,以此来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为学生体育素质与能力提升提供良好保障。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而言,微课、分层教学、兴趣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更加契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所以如何将其有效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也成为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要点。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学理论知识难度大,不好把控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不仅在生理上有了很大变化,心理方面的变化也尤其明显。而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特点:纯理论知识抽象、复杂、枯燥,并且每项活动技能之间关联性弱,形不成系统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难度,特别对理论知识中的专业术语更是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烦学习。这对教师教学也是一大难题,教学目标完不成,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教学困扰。
(二)体育运动时间不充足
教育部门对青少年每天的运动时间明确规定,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的运动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体育锻炼,如利用学校晨跑、早操、大课间、体育运动、周末爬山等多种方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各学科任务增加,让学生运动时间缩短,1小时的运动量无法达到,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更谈不上学习技能的掌握了[1]。久而久之,体育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更无法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三)体育教学局限于应对考试
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的问题是:体育教学就针对考试项目而有目的地训练。这种训练,都是短期的,不具合理性、科学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体育技能,给学生身体增加了很大负担,同时也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因每天的训练时间过长,训练强度过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在中考中无法发挥正常水平,以失败的成绩告终。体育教学的目的是真正让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而不是为了单纯应对考试而运动。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一)巧用移动设备,运用微课构建高效课堂
移动微课是基于移动设备不断走进千家万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移动微课是微课的一种新模式,随着平板等学习终端的兴起,移动微课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变化,将信息的获取从课本上逐渐转向了网络上,这样会使信息获取更加多元化,并为学生创造随时随地学习的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想要借助微课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就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而更加熟练地运用微课,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
例如,学习“立定跳远”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可以运用移动微课,通过平板呈现微课内容。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示范动作录制下来,并融入到微课视频中,然后利用视频制作软件对示范动作进行分解,使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更容易掌握其中的要领。学生在练习时,如果单纯运用上课的记忆,难以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而平板的引入,可以为学生的训练提供自主学习的载体,学生之间可在练习时互相点拨,并利用微课视频揣摩动作要领。由于移动微课是新的理念模式,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了解现代社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更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移动微课是目前教学中的一种新颖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现代科技的环境下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体育能力。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培训,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学习,以更好地将移动微课与实际教学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以趣味带动主动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要在实践中对移动微课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对比自己的经验和移动微课是否有重合,或者是否出入,从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发现问题,感受到移动微课对自身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对自己教学负担的减轻,从而主动开展移动微课,使初中体育教学效益得到更好的升华。
(二)课程目标分层,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要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课程时间的安排,分层次制定体育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体育课堂上充满活力和热情,努力实现教师安排的学习目标,取得相应的进步,然后再向更高的目标递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轻松愉快的精神体验,并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众持续性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体育学习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不会因教学目标过高感到学习压力过大,而打消学习积极性,也不会是使学生有过多的畏难情绪。
例如,学习人教版初中体育教材内容的“花样跳绳”时,教师应该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跳绳基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跳绳内涵,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目标。可以先设置简单的“跳绳单摇”学习任务,然后可以在第二节课安排“开合跳”“单腿跳”“弹腿跳”等较为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完每项单独的跳绳技能,体育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综合的教学目标,将所有跳绳单项编排成一套跳绳操,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完成一套跳绳操。
(三)丰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要想将兴趣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点来为学生选择恰当且契合学生兴趣点的体育教学内容,这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内容趣味性,也能让体育教学活动因此而变得越发的生动有趣,从而真正有效优化初中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在课程实践期间改变传统体育课程印象,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3]。
例如,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初中生较为喜欢的《奔跑吧,兄弟》这一综艺节目之中的游戏内容应用于体育教学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也能让体育教学内容得到丰富,让学生在多样化体育内容与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从而真正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方案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以多元化的方式学习体育知识,开展体育锻炼,让学生的体育理论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得到双重提升,确保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领悟能力得到升华,通过体育学科的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激活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的体育、智育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凸显出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腾.初中体育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漫谈[J].试题与研究,2019(27):67.
[2]董秸.浅谈核心素养下的体育分层教学[J].丝路视野,2019(18).
[3]欧文杰.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刀.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