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与记忆力,对此,学生如果能够使地理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就需要对这一课程充满兴趣。因此,教师不但需要重视“教”,也需要重视“法”与“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积极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如此有效实现高中地理课堂高效化。
一、重视主体,使师生积极互动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教学时,教师只是个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积极求索、认知,收获知识,学习的主体依然是学生本人。”它的意思为,教授需要改变自己的课堂地位认知,把课堂有效“还”给学生【1】。教师教学时,教师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向学生讲授知识点、解答疑惑、布置作业,为学生设置一些学习的条条框框,由于这一“填鸭式”教学法限制学生的个人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主体感。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教学中是知识汲取者的角色,对此,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应该重视提高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水平,有效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
比如,传授“区域经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讨论组,通过自身的了解讲述下东北地区的经济状况、环境状况、发展状况等等;之后,让学生联系教材中的知识,分析东北地区发展的情况,清楚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处与发展方向。这一进程中,教师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踊跃加入小组的探讨,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节奏与思路,进行一定的总结活动。
二、提高兴趣,激活学生思路
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时是通过教学节奏与课堂安排展开对教学内容的推进,并不是通过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特征来知识传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相对被动的,对知识获取不能提起兴趣【2】。如果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状态进入到地理课堂学习,更加主动地踊跃地探究,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活动高效化。所以,教师在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打造时,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有效进入高效课堂学习的状态中。
例如,教师教学“现代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这一内容时,由于这一知识有一些单调,如果采用“填鸭式”教学可能会让学生有一定的厌倦的感受。如此,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发现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根据视频等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各地的环境,深刻了解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去过哪几个城市?当地的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如何的?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推动的表现有哪些?如此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知识印象,也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使课本知识更“接地气”
根据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的学习理念从“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应试思维转化为“为生活而学习”的现代思维。地理这门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的特征,和大家的生产生活、经济、科技等密不可分。所以,教师需要在地理教学时重视教材内容和生活相联系,把二者有效结合。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城市气温为什么比郊区气温高”这一内容时,就可以提出下面一些问题使学生思考探究:(1)你们居住的城市(或郊区)气温与郊区(或城市)相比较气温有什么变化?什么样的变化?(2)根据这一变化,你更加喜欢哪一种呢?(3)郊区的气温为何会比城市的气温低呢?大家觉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能不能通过自己已知的地理知识进行解答?随后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小组进行探究,再将探究结果进行总结,使小组代表发表观点。教师这时需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的探究节奏,也需要及时为探究内容做好整理。学生探究结束,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探究结果作补充和纠正,正确导入这节课的教学知识点,传授“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随后,学生会带着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中的思考,如此更加积极的掌握这节课的课堂内容,有利于把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地理知识内容和生活联系密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教师教学地理学科时,教师不但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以较为合理的情景、主体以及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使学生更轻松地参与进高中地理课堂,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目标。望从事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篇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笔者将会不断改进高中地理教学,让我们共同为高中地理教学奋斗。
参考文献:
【1】薛开婷.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育艺术,2021(12):17-18.
【2】周莉.巧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