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政学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家政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国家,早在1840年就出版了有关家政学研究的著作.到了1862年美国政府正式通过立法并提供资金来鼓励社会各级学校广泛开设家政教育课程,并且在高校成立了家政系。到了1874年,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又成立了家政文理学院,正式创办开设家政系。从此,美国的家政教育正式成为高等教育的范畴。
国内有关家政学方面的研究,一般集中以下几个方面:现状问题分析、发展模式思考、海外经验借鉴、家政企业管理、政策法规分析、家政服务员素质分析与提升与商业模式探索等,这些研究对国内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经营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建议,而且这些成果主要针对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或者围绕某一地区的发展展开,但很少有关于整体行业发展的思路,特别是很少有关于家政高等学科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成果。
二、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是家政学发展的刚性需求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今后五到十年加速发展的基本国情。同时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老年人占总口的比例不断不断提升。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在2019年我国发布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独生子女一代也逐渐的步入老年人行列,出现二养四,甚至二养六、二养八现象,这使得家庭服务、养老等问题日益尖锐。这对于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社会化家政服务业然蓬勃发展,但主要是由传统的家政保洁、保姆、月嫂等基础项目组成,不能满足消费升级后的用户个性化需要。特别是相应的管理服务型人才更是几乎空白,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没有相应的科目设置。因此,高等学校开设家政服务教育专业是关键行的办法,也是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北京青年报在2019年5月31日发表丰收的文章《从教育角度推动家政服务业升级》,系统介绍了教育对于提升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的家政服务业发展,虽然有许多培训学校和机构在做,但是主要是是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没有从教育的高度和发展的前景上进行研究,也没有考虑我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因此差距较大。
三、家政学教育研究的应用价值。
家政学研究可以参照对比日本和德国的家政服务教育,研究适合我国的家政服务学专业建设,为即将加速到来的老龄化家政服务需求提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为家政服务的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提供思路。家政服务也不再是低人一等的职业,而是具有高度光明前景的新型职业。
思想意识的改变是提升家政学教育的关键,更是家政服务业得到实质性发展的关键。
目前家政服务业的主要矛盾是: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需求大量的家政服务人员,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促使高端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家政服务人员的缺口巨大,特别是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短缺,但很少有大学生愿意去进入这个行业,人们在选择高等教育时仍然不愿意去报考家政学专业。这二者矛盾的发展制约着家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高端服务人才的短缺更是矛盾突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正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
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发展状况和家政服务业需求的矛盾发展是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我国的人口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人口出生率在改革开放初期达到18%左右,而到2010年则下降到了12%左右,2016年二胎政策放开后出生率有所增加,但到2018年则快速下滑,甚至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降到了10%左右,死亡人口率为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3.3%.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向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带来了人均寿命的延长,这两者相抵,使得我国的老年人占比不断上升,超过了联合国的7%的标准,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家政学的专业设置上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一点是专业的竞争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是专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关键,也是最能快速改变人们认识的切入点。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每年有大量的学生毕业而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一方面是因为所学非所需,岗位需求不够引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到艰苦的岗位工作,宁可赋闲在家啃老也不去工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的教育的偏移,对学生对社会的引导不够。家政学培养的不是低端的服务员,而是有扎实知识,具备市场调查,生活指导、生产经营的高级管理者。此类学生在国外都是高端人才,正是因为有相对成熟的市场需求,国内的家政市场目前多数还是较低端需求,但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速,经济发展的提升,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对于家政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家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紧缺型的必然刚需。
政策的支持上不断提升,这是家政服务学发展的最大动力。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原因家政学停滞发展,直到80年代后才在东部发达地区逐渐恢复。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成熟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必然,缩小第一二产业的总体比重,加大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比重就成为了发展的当务之急,家政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这也正好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家政学的毕业生可从事的产业经营、管理、培训,以及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健康顾问、营养咨询、科学开发、组织运营正好与我们国家倡导的经济转型相一致,所以就业空间广阔。
四、家政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与研究的主要目标
通过分析研究人口老龄化和家政服务业需求之间的矛盾,能到到这样一个结论:行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教育提升职业技能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需要大众的支持,研究解决家政学教育发展就成为重中之重。如何解决政策支持,如何解决人们的观望是解决家政学发展的重点,学生的培养就业出路是教育能否得到发展提升的难点。
通过研究发现,解决高等教育家政学发展的瓶颈就是当前的主要目标。目前,国内有许多家高校开设了家政服务类专业,但是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向、技能提升、就业出口等方面看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目前多数家政学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家庭理财、家庭营养、家居装潢、家庭教育等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培养方案是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不相符,这也就导致了专业发展的限制性。所以研究解决学生就业的培养方案,研究解决适合中国情的家政学教育发展方案就是主要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保障的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都导致了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而就业的形式则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家政服务这个行业,到2020年,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达到了近四千万。但必须看到,这个庞大数字背后的真相是绝大多数人的教育程度很低,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养、安全意识等综合能力较差。只能从事相对低端的服务,主要集中在钟点清洁工、老人陪护、照顾婴幼儿上,与高家管家、家庭营养师、家庭健康师等岗位要求差距很大。这与行业观念认识有关,更与社会宣传引导有关。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宣传引导力度较差,社会整体上对家政服务不认可,不认为家政服务业是有广阔前景的;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这个行业是低人一等的,大学生毕业宁可在家啃老也不愿意投身这个行业,怕被人耻笑。毕竟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当科学家 、作家、航天员等高大上职业,或者成为人人羡慕的影视明星。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家政教育是从小学就开始的直至博士的贯穿整个教育阶段的课程,工作只有职业划分而没有高低贵贱划分。所以,文化认识的差距造成了家政服务业的教育滞后,也影响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解决我国家政教育的不利局面需要从文化教育上入手,改变人们的认识是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