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晚清状元,杰出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作为我国近代教育的重要开拓者,张謇一生共创办了近400所各类学校,构建了从幼稚园到大学、从师范学校到职业专门学校、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在内的几乎完整的近代国民教育体系。张謇的教育思想更是博大精深,不仅对我国近代教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当今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价值。本文围绕张謇教育思想对深化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启示,谈几点思考。
一、强化“国家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把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爱国主义是张謇教育思想的灵魂。1902年,张謇在《师范章程改定例言》中就明确提出:“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其中,“国家思想”,位居其首。“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一国之强,基于教育”,“图存救亡,舍教育无由”。张謇办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救国强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教育的使命初心。深化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大思政”理念,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把爱国主义作为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成为学生学好财务会计课程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张謇始终把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1914年,张謇在为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制订的章程中,第一条就是“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他强调“大学分科则为社会高等到事业人才养成之备,帮德行必兼艺而重,而艺尤非德行不行”。提出要培育专静纯朴的优良学风。深化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课程的基本特点出发,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笃实、勤勉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防止和杜绝一切浮躁心态,培养会计从业者优秀的职业品格。
诚实守信是张謇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张謇办学的第一天起,就大力倡导弘扬“忠实不欺坚苦自立之校风”。他为商业中学题写的校训是“忠信持之以诚,勤俭行之以恕”。1913年张謇在银行专修科发表演讲时,针对金融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提出了:“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和“首重道德,次则学术”著名观点。“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者的基本职业素养,深化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把诚信教育作为贯穿课程教育全过程,努力使诚实守信成为每个学生的职业信仰。
二、注重知行并进,提升综合素质,找准课程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张謇认为:“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 针对旧教育“空言无用”的缺陷,张謇强调理论与实际、课堂与实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指出“学问兼理论并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为此,他在师范、医校、纺校、农校,均建立了附属实习基地。他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旨趣书》中,也提出“注意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智识”,“于教员则必求其富有工程经验,而热心于教育者;于教科则广储仪器,以供学生之实验;于教授则必使学生能活用学理而不专致力于记忆。”
实践是获取真知增长才干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财务会计教学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甚至将“全盘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精准地适应考试方式”、“标准地写完试题答案”作为学习活动的全部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认为,深化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强化实践,着力抓好以下环节:在课堂讲授环节,保留传统的教师为主的讲授法,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基础知识,剖析重点知识,点拨难点知识。在课后自主学习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采用多种手段提供学习资源,加强师生互动,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分组合作研讨环节,教师提前布置教学案例,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分析、整理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及时点评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践教育环节,根据课程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一个制造企业上市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业务,让学生根据所给原始资料的内容,编制会计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等各种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熟悉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指导学生撰写《财务会计课程实验报告》。通过上述举措,帮助学生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三、坚持与时俱进,适应变革要求,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张謇认为“教育必与时势相消息,倘昧于时势之变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则其教育与时势不相应,虽有成效,何补于国,何补于民?”“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是张謇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的显著的特征。为了培养实用人才,张謇曾在通州师范学校中附设农科、蚕科、测绘科、土木工程科等专门科。南通盛产棉花,为了改良棉种和种植方式,1906年张謇将附设在通师的农科单列出来创办南通农业学校,1919年升格为南通农科大学。随着“大生纱厂”的创办和南通纺织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纺织专业人才,于是1912年张謇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纺织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学比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正因为张謇始终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办学的导向,他所创办的学校的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其办学成绩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赞誉。
“万事有始有卒,教育则有始而无卒之事也;万物有新者有旧,教育则有新而无旧之事也”。无论是对于一所学校,还是一个学科、一门课程,都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只有主动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始终充满生机、不断成长壮大。
财务会计学是历史悠久的经济类课程,同样也紧随时代变革而不断演变,且政策性、实践性很强。一方面,自1992年我国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起,“会计准则”不断健全完善,从2018年初的会计准则变化,到最近新会计科目的调整,税法改革、发票新政策的施行,新的政策变化成为常态。这些调整、变化,对创新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单证法律地位的确认,传统财务会计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化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既要紧贴政策法规的调整,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的知识体系来教育和培养学生;又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从软件与硬件、学生与教师、岗位需求和专业目标,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等多个维度,构建以传授最新知识体系为基础,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创新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高尚道德品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支撑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导向。
参考文献:
[1]朱慧,高校财务会计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8(21)
[2]张謇研究中心,张謇复兴中华的认识与实践[M].苏州大学出版社
[3]周新国,中国近代化先驱:状元实业家张謇[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