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民生工程,在落实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建设企业需要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防止周边的生态系统由于不科学的施工方式引发一系列的污染破坏现象。建设企业要定期的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相关人员在遇到污染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水资源受到施工材料以及废弃垃圾的污染。不仅如此,建设企业还要制定严格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案,从根本上加强施工人员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对水利工程所涉及到的建筑材料进行合理的摆放和使用,严格的把控好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从而达到生态环境同水利工程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的发展目的。
1 水利工程施工中所涉及到的环境问题
1.1 大气污染问题
在进行水利工程实际的施工时,由于大多数施工材料的结构都是通过化学元素加工而成的,这就会导致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有毒有害的化学气体对项目工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还会使周边环境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不可估量的威胁。不仅如此,在对废弃材料销毁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大范围燃烧也会导致有毒有害气体流入到大气环境中,造成酸雨的现象,而对生石灰、水泥等颗粒材料不合理的扬尘操作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粉尘污染。
1.2 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
水利工程是一项规模极其庞大的民生工程,因此需要占有大面积的土地才能够得以顺利的进行。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建设企业没有对项目所在区域实施科学性的合理规划,没有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机械设置固定的安放位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施工现场的施工混乱,使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不仅如此,在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全面完毕以后,由于技术和地理位置的制约,在水利工程的上游会堆积很多的泥土和沙石,使部分范围内的水位超过防护设施,大量的自然水流入到附近的地表后,会使地表盐碱含量增加,造成土地的板结,引发生态环境的问题。
1.3 噪声污染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所涉及到的结构是非常丰富的,需要多种施工形式共同进行才能保证建设工期符合既定的要求,所以,如果只利用人力资源实施操作是很难使项目工程圆满完成的,建设企业要把机械设备合理的融入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但是,大量的机械应用,会在具体的施工时产生极其严重的噪声污染,对施工人员以及周边居民产生一定的困扰,甚至还会影响正常的施工与生活。因此,建设企业一定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噪声污染问题。
1.4 固体废料污染问题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庞大,使用的施工材料较多,这就会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废料,固体垃圾废料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建设企业没有对所产生的固体垃圾废料进行合理的消化和处理,最终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则是无法估量的。产生固体废料的主要表现形式分为三种:使用过的工程土、不能二次利用的砂石以及施工剩下的边角料,大量的不合理堆积不仅会使施工进程变得缓慢,还会影响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通常来讲,最难处理的固体废料是砂石颗粒,因为其坚硬的特点,需要专业的机械设备进行处理,这就直接提高了处理成本,很多建设企业为了能够降低投入成本,往往选择将没用的砂石随地堆积。与此同时,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的时间较长,建设现场工作人员对于生活费品不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自身更不了解生活垃圾所能产生的危害,久而久之,也会给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2 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重视前期勘察工作
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各个部门对于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在实际进行项目建设初期,建设企业一定要利用好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将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土体问题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勘察,并形成记录做到有据可依。然后依据所勘察的结果设计出多种可行性的具体施工规划,保证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建筑项目正常开展的目的。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区域大多处于地理结构复杂的位置,极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前期的勘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建设企业的施工人员还要在实际的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完善已有的勘察报告,要保证在施工技术层面上不出现问题。要尊重项目建设现场的生态环境,结合初期的勘察结果,针对性的应用符合标准的施工技术,防止不必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2.2 实施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方式
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由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会非常容易出现噪声污染以及废料污染的问题。现阶段为了能够保证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不受到破坏,施工人员在进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在项目外围安置一定高度的降噪设施,有效的缓解了噪声污染的问题。与此同时,建设企业还要提前制定好废料处理的解决方案,防止施工现场固体废料的随意堆积,从而避免了施工现场生态环境的破坏。
2.3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通过对以往水利工程的分析,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以及建设后期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降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建立一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就很难恢复到原本的模样,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很难达到平衡。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明确补偿的主体以及补偿范围,通过监督部门的监管,进行缓解以及恢复生态环境的工作。
2.4 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建设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理念。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认识并且重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互利共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各个环节工作时,都要以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为基础,保证周边生物、动物得以生存。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能够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包括施工地区的气候、水文和水体,还包括泥沙淤积状况、地质、土壤以及动植物和水生物。为了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其是保证水利工程发展以及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管理的对策研究不仅能够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行,还有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保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163-164.
[2]焦裕兰.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9):253.
[3]熊振宇,宋丹丹.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分析[J].河南科技,2018(10):88-89.
[4]李强.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分析[J].门窗,2018(03):104.
[5]粘本鹏.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2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