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能源光伏技术具有环保性高、清洁性强等优势,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在传统能源使用过程中,受能源性质、应用技术的影响,其会产生并排放大量污染物。与之相比,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核心是可再生自然能源,能缓解能源紧缺的问题,同时对技术创新、推广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相关人员需加大开发、应用力度,实现能源自循环补给目标。
1风力发电原理与特点
风力发电利用风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当风力推动风轮转动时,风轮带动发电机转动,通过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流来发电。风力发电的特点包括环保、可再生、广泛分布、成本逐渐降低和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应用。风力发电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①风力发电是一种环保的能源形式。与传统的燃煤、燃气发电相比,风力发电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或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减少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具有显著的作用。②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风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自然资源,地球上各地都有风资源分布,因此风力发电具有广泛的分布性和持续性。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的扩大,风力发电的成本逐渐降低。现代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成熟,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和安装成本在逐渐降低,使得风力发电的竞争力不断增强。④风力发电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应用。从小型的家庭风力发电装置到大型的商业风电场,风能资源可以灵活应用。
2基于新能源发电的风力发电关键技术
2.1风力发电预测技术
在新时期新能源规划下,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广受关注,却由于其存在间歇性与波动性,容易受气候影响,如雨雪天气空气湿度增大,风流动性增强;春秋季风量频繁。如果风电直接接入电力系统,将会对电网运行造成影响,风力发电预测技术应运而生。为满足不同尺度与场景等方面要求,适应风电波动性特性,准确为用户提供稳定电能,创新多种功率预测技术。一是按照时间尺度划分,可分为长期、短期、中长期及超短期等预测技术。其中长期预测技术与中长期预测技术能够绘制10d预测曲线,为电厂规划、检修提供依据;短期预测技术可预测0-72h功率、15min-4h的超短期功率,为发电常规计划提供支持。二是根据数学模型分为学习模型、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这三种功率预测。其中学习模型在风力发电应用中较为广泛,主要是采取人工智能算法,利用计算机数据迭代,确定发电功率、气象等因素关系,借助模型迭代学习修正,适应风电多变场景。统计模型是整理各类气象数据、电网数据、设备数据等,绘制功率-气象映射图形,整体方法简单,对数据准确性、完整性、规模性要求较高,难以适应突发情况。物理模型采取流体力学、物理模型对风电规律进行模拟,绘制预测曲线,对人员能力、知识等要求高,模型抗干扰性不足。
2.2电子变换器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以往选用恒速恒频发电模式,改变风速将会偏离最佳转速,降低运行效率,仅在固定转速下,方能发挥电机效率,造成风力资源浪费,加快风力机磨损。而在微机控制、电子技术发展下,双馈式发电机成为主流,利用变换器控制方法,实现发电机控制,能够根据转速信息调节电流。现有变换器多种多样,包括PWM变换器、多电平变换器、矩阵式变换器等。而PWM变换器由三相PWM与直流储能电容构成,电路结构更为简单,可稳定直流环电压。发电网侧变换器多采取脉宽调制方法,利用阻抗三角形控制相位与幅值,调节相位角与输入电流大小,保证变流器在不同状态下工作。一是逆变器状态,即电机超同步速运行,转差功率从转子绕组向电网流去,升高母线电压,变换器调整成逆变状态,相位角180°,输出变流器功率至电网。二是整流器状态,即发电机亚同步速运行时,转子绕组转差功率吸收中,母线电压低于给定电压,变换器将调整成整流状态,相位角0,变流器吸收电网功率。变换器利用母线电压作为控制信号,通过转子侧变换器、网侧变换器协调控制,以此控制交流励磁发电机,确保转差功率能够在电网、转子绕组间实现双向流动,拓宽发电机变速范围。该技术具有减少谐波危害、可控网侧功率因数、响应动态控制、输出特性良好、网侧正弦波电流的优点,无论哪种工作状态,均可在单位功率因数下运行,为谐波消除、电网净化提供条件。
2.3混合光伏发电系统
混合光伏发电系统的供能方式较为特殊,其核心能源为太阳能,同时涵盖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对大部分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弥补单一能源系统的不足。当单一能源系统出现较为明显的能源短缺现象时,可通过使用混合光伏发电系统来填补能源空缺。不同能源的互补性是系统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对各类能源特性的有效利用,能实现能源的优化使用和合理的能量调度管理。在实际应用中,混合光伏发电系统须在完成相关配置和规划后方可投入使用,综合考量具体能源规模、安装容量、能源转化、能源分配和能源储存等各技术的应用状况。混合光伏发电系统借助对各类能源特点的有效应用,能建立起效率更高、灵活性更强的能源供应体系模式,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合混合光伏发电系统的各类优势分析,诸如降低单一能源依赖性等,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3基于新能源发电的风力发电发展方向
3.1机组大型化
风电机组更大能够提高效率,降低安装成本、初始投资及运维成本,持续带动度电成本下降。最新叶片叶轮直径260m,预计未来3~5年,风电度电成本可降低1/2,叠加机组可靠性,及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大幅度提升机组效率。
3.2管理智能化
风力发电发展中,管理智能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例如,选址环节,可采取卫星遥感与高精度风电场功率预测技术,建立大数据模型,实现智慧选址,取代低效、费事传统选址方法。风电运行环节,利用感知技术对所处环境进行预测,使得系统自动采取差异化控制方法,降载增寿,优化发电效率。运维环节,利用风电场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系统,结合完整运维模式,从事后故障维修转向事前预防维护。未来,物联网、监测传感与建模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创新,逐步实现数字孪生,优化风电产业运营。
3.3产业融合化
风电造价与输电成本的提升,成为开发深远海风电面临的重要挑战。面对此种问题,海上风电可结合其它海洋工程,实现多产业融合,从单一海上发电向多元产业发展。现阶段,海上发电已经与海水淡化、渔业、氢能等产业结合,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减少海上风电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能作为重要自然资源,利用风能发电取之不尽,无需耗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然资源,却存在风力波动性大的问题,影响电网安全及风电控制水平。因此,新能源风力发电中,应合理应用风功率预测、偏航控制、功率控制及灵活补偿技术,借助风力发电系统控制平台,为稳定风电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许嘉雯.新能源风力发电系统中储能技术的实践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23(11):43-47.
[2]高阳.新时期新能源风力发电相关技术分析[J].华东科技,2023(5):104-106.
[3]雷建国.风电和光伏发电中的关键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11):324-325.
[4]王艳.新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J].光源与照明,2023(6):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