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王青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青云,.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191.
摘要: 一直以来,经济的发展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所以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但是随着我国对各种资源、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因此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而要想更好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应借助相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及各种措施的积极实施,来解决生态环境中的失衡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行。基于此,本文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简述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失衡状况,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相关的策略路径,希望能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DOI:10.12721/ccn.2022.157191
基金资助:

前言:社会要想持续发展,人类文明要想不间断,就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也为了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就应通过意识的强化,战略的科学部署,来最大程度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而通过提高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来还原我国的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2]

1.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简述

1.1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在立足于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维系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推进相关的经济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在此之前一直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所以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为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我们就要树立生态环境的保护观,进而通过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来使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

1.2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方针。对于企业来说,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领下,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的综合实力,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该理念的指引下,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而将其引入到生态环境领域之中,就是在满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还能给后代子孙留下一片绿水青山,从而使他们能够以此为着力点,继续地推进人类文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而言之,经济、社会、环境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更是进一步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范围的扩大,我们就应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进而为后代子孙消灭当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相关要素。

2.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失衡状况

2.1生态环境保护较弱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及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但是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比如乱砍乱伐,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以及污水未集中处理就随意排放等行为,而这些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致命的打击,而追根溯源,主要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相对薄弱。

2.2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过度失衡

我们都知道,过犹不及方乃治国之良策。所以不管是做的过度还是做的不够,都无法达成最终的理想目标。而当前我国有些地区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使得他们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非常强烈,而这就导致他们在实际的工作推进中,会颁布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以及法规,来过度保护生态环境,而这不仅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还会引发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比如,我国有些地区开始推行退耕还林,但是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而该地区本身的经济并未带动起来,所以这并非长久之策。

2.3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不当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行,就需要有关部门,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备统筹全局的意识,但是如果相关工作没有做到位,即使花费更多的力量去进行整治,也难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有时甚至会弄巧成拙,反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污染和破坏。比如,我国之前致力于西北防护林的建设,因此为该工程投入了很多的金钱和心血,而当时西北防护林地栽培树种主要是以杨树为主,虽然杨树的生命力顽强,但是由于蒸腾大,导致其需要不断抽取地下水来进行生长活动,进而影响了该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所以生态环境保护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地区的建设和绿化。

3.策略与路径探析

3.1加大宣传,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的保护,既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响应,所以当前应借助各大网络平台,来积极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从而通过知识的普及,责任意识的强化,来实现有效的治理。比如,垃圾分类,节水节电,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等,进而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强,来规范人们的生活、生产行为,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

3.2加强立法,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为了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立法的加强,来为该工作的推进保驾护航,进而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来严惩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来实现法律内容的补充。除此之外,借助立法的加强,还能更好地监督各个部门,从而通过科学的管理,有针对性地整改,来实现对高污染企业的有效治理,与此同时还能借助准入标准的提高,相关措施的积极落实,来更好的发展经济,保护环境。

3.3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当前我国应加快建立“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的经济生态发展体系,从而以此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进而通过生态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来更好的推进相关的生态建设工程,以使相关的产业拥有造血的功能,这样不仅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还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局势。

3.4科学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应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科学完成系统修复为目标,来推进相关的工程建设,以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和治理。除此之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科学控制污染源,找准防治的重点,从而使该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主要是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来完成的,所以小到个人,大的国家,

应拥有此方面的责任意识,进而在兼顾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可持续发展观下生态环境保护路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6):144.

[2]刘刚.新时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9):1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