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郑海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海龙,.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J]. 林业研究,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237.
摘要: 本案例主要论述林业碳汇具有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兼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是国际公认的优质碳减排产品,林业碳汇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环节。开发和交易林业碳汇是林业生态产品市场化、货币化的具体体现,是走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化创新的生动实践,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富民强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林业碳汇;碳中和;碳汇交易;CCER项目
DOI:10.12721/ccn.2023.157237
基金资助:

一、项目背景

1、政策依据。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气候〔2012〕1668号)、《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气候〔2014〕55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2021〕1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

2、林业碳汇的概念。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机制。林业碳汇资源项目开发,是在不影响林地资源开发、木材产品、林副产品的利用收益情况下,通过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继而通过销售给高能耗的控排企业获得减排收益。

3、林业碳汇的来历。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各国代表一致同意将森林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强调保护和增强森林碳库和碳汇,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排放及通过可持续经营森林增加碳汇行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马拉喀什协定》《巴黎协定》等确定了林业碳汇的国际规则和自愿减排标准,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积极实施林业碳汇制度。

4、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国内目前成功认证的林业碳汇项目,主要为碳汇造林项目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一般来说,林业碳汇项目由政府及主管部门、项目开发方和林权主体合作开发,其中,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主要发挥牵头和引导作用,负责项目开发的组织工作;项目开发方企业承担碳汇项目的开发工作,含设计文件撰写、项目核查、项目备案、监测及核证、减排量备案、交易等工作;林权主体提供相关林地权属证明材料等。

5、国内碳市场概况。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率先在“两省五市”即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碳抵消机主要交易产品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自2013年以来至2021年末,CCER全国成交量达4.43亿吨。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CCER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必将迎来更加迅猛的发展。

二、林业碳汇开发步骤

1、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一期)。通过收集林业数据及实地外业调查,开展林业碳库、土地利用率和林业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源变化情况相关数据调查,通过遥感技术及周期性测量完成平凉林业碳汇相关报告及模型搭建,依据模型研发林业碳汇资源管理平台。

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企业或单位应具备《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资格证书》。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出具碳汇报告,建模,碳汇资源管理平台开发),进行碳汇计量与监测相关工作。

2、能耗监测与碳汇资源平台相结合(二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重点行业、企业能耗监测平台(省级已建成)与林业碳汇资源管理平台相整合,一是实现对重点能耗行业、企业碳排放监测,二是实现林业碳汇能力与碳排放能力的动态监测,为政府决策做支持。

3、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利用(三期)。林业碳汇抵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后,富裕的碳汇用来进行碳汇交易,形成完整的碳汇交易机制,促成碳汇交易平台建成,助力“双碳”扶贫、乡村振兴落实落地。

三、林业碳汇成功案例

1、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碳汇造林项目。2018年,塞罕坝林场林业碳汇项目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获得国家应对气候主管部门签发,首批签发的182,750吨在北京绿交所成功挂牌。截至目前,塞罕坝林场林业碳汇项目已通过北京绿交所售出碳汇量近16万吨,成交额超过300万元。塞罕坝林业碳汇的成交,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重要典范,用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2、千松坝林场大力建设碳汇林抵消工业排放。2014年12月18日,丰宁二道河子村等6个村、2个牧场、1个林场共计39161.85亩连片碳汇林的碳配额在北京市环境交易所挂牌上市。2014年12月30日,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率先以38元/吨的价格购买了1550吨碳排放权指标,以抵消当年门店经营产生的碳排放量,成为全国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第一单,也是河北省林业碳汇项目第一单。截至2020年4月,千松坝林场已完成碳汇交易9.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金额共计359万元。

结论

1、从社会效益方面看。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项目实施后,一是可以建立和完善我省林业碳汇计量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二是定期为地方提供可靠、权威的碳汇计量与监测数据,可为发布与林业碳汇及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提供可靠依据。三是提供地方林业碳汇现状空间分布格局、林业碳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林业碳汇潜力预测和评估,为林业碳汇及相关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四是有利于提高地方在制定全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则中的话语权,使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的相关政策更加贴合实际。

2、从经济效益方面看。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一是拓展国网平凉供电公司新兴业务方向,依托电力数据实时性、精准性,为平凉碳汇提供全面监测业务,拓宽电力公司碳汇市场参与度,以碳汇监测能力为撮合碳汇交易等新兴业务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助力地方开发可以进行碳交易的森林经营增汇项目和林产品固碳项目,为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碳汇”扶贫、促进林区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3、从管理效益方面看。一是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通过汇聚各类碳汇数据,促进信息流、能源流、业务流的深度融合,辅助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方案的制定,助力碳排放相关政策,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深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监控,为政府的监管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基于系统提供的分析报告,初步形成碳汇主体的数据模型,为政府进行交易评估以及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依据。三是有利于碳汇扶贫随碳交易市场机制完善,进而成为一种新的生态扶贫模式,依托碳汇的产业扶贫有望成为区域内生动力形成的重要产业支撑。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