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石油化工检验检测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吕冬冬 巫文干 范永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吕冬冬 巫文干 范永华,. 解析石油化工检验检测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 石油科学研究,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8394.
摘要:
石油化工行业是现代工业的核心部分,其产品在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以及化工生产等多个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本文主要探讨了石油化工产品,特别是汽油和柴油的检验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包括检测方法的优化、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与控制。通过详细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行业从业者提升产品质量,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石油化工检验检测汽油
DOI:10.12721/ccn.2024.158394
基金资助:

引言:石油化工产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化工制造等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检验检测不仅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一、石油化工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石油化工检验检测在保障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准确的检验检测可以确保石油化工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识别并排除产品中的杂质和缺陷,从而提升产品的纯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检验检测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检测数据,企业可调整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检验检测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测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对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可以减少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水平。另外,通过严格的检验检测,企业能够确保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排放物达到环保标准,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公众健康。总之,石油化工检验检测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手段,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履行环保责任的重要保障,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1]

二、汽油和柴油检验检测方法

石油化工产品,尤其是汽油和柴油的质量检验检测,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还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以下将详细解析汽油和柴油的检验检测方法,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一)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安全措施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础,首先,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石油化工产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实验室需要配备防火、防爆设施,如防爆灯、防静电设备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了解应急处理措施和操作规范,避免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

(2)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是检验检测的重要环节,其代表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采集样品时,应使用清洁、干燥、无污染的采样器具,并确保采样过程不引入任何外来物质。采样后,应及时密封和标记样品,记录采样时间、地点及相关条件,避免样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同时,应制定详细的样品管理流程,保证样品从采集到检测的每一步都得到严格控制[2]

(二)汽油检验检测方法

汽油质量的检验检测主要包括FTIR技术和气相色谱法(GC)。

(1)FTIR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化学分析工具,用于快速鉴定汽油中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该技术依赖于不同分子振动频率对红外光的吸收差异,从而生成具有特定指纹的光谱,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光谱图案。细化步骤如下:

仪器准备与校准:确保FTIR仪器校准准确,定期进行性能验证,使用已知标准样本校正仪器保证数据的精确度和重复性。

样品制备:样品需在分析前进行适当处理,如过滤去除杂质,保证不含有会干扰测试的颗粒。使用适当的样品池(如钠氯晶体),以避免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

参数设置:在进行扫描前设定适当的分辨率和扫描范围。常见的设置为4cm^-1 的分辨率,扫描范围通常涵盖4000至400 cm^-1,以覆盖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峰。

数据采集与分析:进行连续扫描以提高信噪比,使用软件分析得到的光谱数据,识别特征吸收峰并与数据库中的标准光谱进行比对以确定样品成分。

报告与解释:对分析结果进行详细解释,指出汽油样本中存在的各种化学成分及其可能来源,如溶剂残留、污染物或添加剂。

(2)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GC)是另一种重要的汽油检验技术,特别适用于分析汽油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GC技术的核心是将液态样品转化为气态,然后通过一根填充了固定相(色谱柱)的管道。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在通过这根管道时会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实现分离。使用GC检测汽油前,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准备,如稀释和过滤,避免色谱柱被高浓度样品或杂质阻塞。色谱柱的选择也极为关键,不同的柱材料和尺寸可以影响分离效果和分析时间。检测过程中,控制载气(通常为氦或氮气)的流速和柱温也至关重要,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化合物和分析要求进行优化。数据的处理通常涉及复杂的峰值识别和量化计算,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化学和计算机操作知识。为了确保GC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定期对气相色谱仪进行维护和校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如使用内标法和对照样品分析[3]

(三)柴油检验检测方法

柴油质量的检验检测主要包括低硫检测和冷流动性测试。

(1)低硫检测

低硫检测是确保柴油燃料符合环保法规要求的关键步骤。传统柴油中的硫含量较高,对环境和发动机都有不利影响。硫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硫(SO₂),这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还会损害发动机部件。因此,超低硫柴油(ULSD)应运而生,其硫含量被严格控制在15ppm以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精确且可靠的检测方法。目前,低硫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几种标准测试方法,如ASTM D2622、ASTM D5453和ASTM D7039。ASTM D2622方法使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WDXRF)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硫元素的特征X射线来确定其含量。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适用于超低硫含量的检测。另一种常用方法是ASTM D5453,即紫外荧光法(UVF)。该方法通过样品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利用紫外光照射产生荧光,荧光的强度与硫含量成正比。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ULSD的检测中。另外,近年来,单色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MWDXRF)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低硫检测领域。ASTM D7039方法即采用这种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的单色X射线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2)冷流动性测试

冷流动性测试是评估柴油在低温环境下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柴油在低温下容易形成蜡晶,导致燃油过滤器和管路堵塞,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因此,冷流动性测试能够帮助确定柴油在低温条件下的适用性,保证其在寒冷天气下的可靠性。

冷流动性测试主要包括冷滤点(CFPP)和倾点(PP)测试。冷滤点测试是评估柴油在低温下通过标准过滤器的最低温度。测试过程中,将柴油样品逐渐冷却,同时通过一个标准的过滤装置。当燃油无法通过过滤器时的温度即为其冷滤点。CFPP测试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广泛应用于柴油的低温性能评估。倾点测试是另一种常见的冷流动性测试方法。其原理是测定柴油在冷却到某一温度后,仍能保持流动性的最低温度。测试过程中,将柴油样品逐渐冷却,并定时倾斜容器,观察燃油是否仍能流动。当燃油不再流动时的温度即为其倾点。倾点测试能够提供柴油在极端低温条件下的流动性信息,对评估燃油的低温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4]

随着燃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冷流动性测试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例如,微流变学技术(MCR)逐渐被引入冷流动性测试领域。通过对柴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进行测量,MCR技术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流变学特性数据,有助于深入理解柴油在低温条件下的流动行为。

三、汽油和柴油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汽油和柴油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燃油性能的关键环节。由于这些燃料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常见问题的识别和解决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汽油常见问题

(1)水分污染

水分污染是汽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分可能来自多种途径,例如储存罐密封不良、空气中的湿气、输送过程中的泄漏等。当水分进入汽油后,会影响其燃烧性能,降低发动机的功率输出,甚至可能导致发动机零部件的锈蚀。水分污染还会导致燃油滤清器和喷油嘴的堵塞,影响燃油系统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水分污染问题,先应从源头入手加强对汽油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管理,在储存方面,保证储存罐的密封性是关键,定期检查储存罐的密封装置,保证没有泄漏。而且,储存罐应尽量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空气中的湿气进入罐内。使用防水材料进行储存罐的内壁处理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水分渗入。另外,在运输环节,加强对输送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检测输送管道和设备的完整性,防止水分在输送过程中混入汽油。尤其是在雨季或潮湿环境中运输汽油时,应特别注意防水措施避免水分污染。对于已经进入汽油系统的水分,采用水分分离器来清除。水分分离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分离汽油和水分的设备,通过物理方法将水分从汽油中分离出来,保证汽油的纯净。而且在加油站和车辆油箱中安装高效的燃油滤清器,有效过滤水分和其他杂质,保护燃油系统的清洁。通过以上多管齐下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汽油中的水分污染问题,保障燃油的纯净性和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提高使用寿命[5]

(2)异物污染

异物污染是指在汽油中混入了固体颗粒、灰尘、金属屑等异物。这些异物可能来自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也可能是加油时带入的。异物污染会导致燃油滤清器和喷油嘴的堵塞,影响燃油的正常流动,进而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预防异物污染的关键是从多个环节入手,在汽油的生产环节,必须保证原料的纯净和生产环境的洁净。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效的过滤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颗粒和杂质的混入。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防止由于设备老化或损坏而产生的金属屑等污染物进入汽油。另外储存运输过程同样至关重要。汽油在储存时应选用密闭性良好的储存罐,避免灰尘及其他杂质进入。储存罐的清洁度需要定期检测,并在必要时进行清洗。运输过程中,使用专用的油罐车,并确保油罐车内部的清洁。装卸油品时,要避免在多尘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进行,且尽量减少开盖次数,以减少污染风险。在加油站,加油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也是防止异物污染的重要环节。加油站应配备高质量的滤油设备,并定期更换滤芯,保证其正常工作。同时,加油站工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异物进入油箱。此外,加油站应设置专门的防尘设施,如加油站周围的地面清洁和空气过滤系统,减少环境中的灰尘对汽油的污染。通过这些环节的严格管理和措施的落实,有效预防异物污染,让其汽油的纯净性和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

(3)燃烧性能问题

汽油的燃烧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燃烧性能差的汽油会导致发动机爆震,燃油消耗增加,排放物增多,甚至可能损坏发动机。燃烧性能问题通常与汽油的辛烷值、挥发性、抗爆性等指标有关。

为了解决燃烧性能问题,首先在石油化工检验检测过程中严格控制汽油的质量指标,特别是辛烷值、挥发性和抗爆性等关键参数。生产环节应采用先进的炼油技术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抗爆性。高辛烷值汽油有效防止发动机爆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运行效率。其次,在配方设计阶段,要合理选择和优化添加剂的使用。例如,加入适量的抗爆剂显著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改善燃烧过程。现代汽油通常添加多种功能性添加剂,例如,清净剂、抗氧化剂和金属钝化剂等,能提高燃烧性能,还能保护发动机减少积碳和污染物的生成。在加油站的管理方面,需严格控制汽油的进货。加油站应配备高质量的储油罐和加油设备,定期检测和校准设备,让其提供给消费者的汽油符合质量标准。加油站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汽油品质下降。

(二)柴油常见问题

(1)混合污染

柴油的混合污染问题主要是指不同类型的柴油混合使用,或柴油中混入了其他物质,如润滑油、冷却液等。这会导致柴油的燃烧不完全,排放增加,甚至可能损坏发动机。混合污染还会影响柴油的流动性和雾化效果,导致燃油系统的堵塞和喷油嘴的磨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①严格控制柴油的采购环节,确保不同类型的柴油分开存放,避免混合污染的发生。建立详细的采购记录和储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储存设备的密封性。②在使用柴油前,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测,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红外光谱分析、气相色谱分析等,检测柴油中是否混有其他物质,并评估柴油的流动性和雾化效果。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污染柴油,避免其进入燃油系统。③优化燃油系统设计,提升其抗污染能力。现代柴油发动机应配备高效的燃油过滤器和喷油嘴清洁系统,定期更换和维护这些关键部件,确保其正常运行。研究表明,柴油机喷油嘴内的空化现象可以改善燃油雾化效果,提高燃烧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因此,通过优化喷油嘴设计利用空化现象提升喷油性能,减少因混合污染引起的燃烧不完全问题。

(2)低温流动性问题

柴油在低温下容易凝固,流动性变差,导致燃油系统的堵塞和发动机启动困难。低温流动性问题通常与柴油的凝点、浊点、倾点等指标有关。在寒冷地区,低温流动性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低温流动性问题,可通过在柴油中添加低温流动性改进剂(Cold Flow Improver, CFI)来提升其低温性能。低温流动性改进剂能够抑制柴油中的蜡晶体形成和聚集,从而降低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提高其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常用的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烯烃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酯等。还可以使用生物柴油与传统柴油混合也可以有效改善低温流动性。生物柴油通常具有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和较低的凝点,与传统柴油混合后,显著降低燃油的倾点和冷滤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然而,由于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较差,在混合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止其氧化变质。再者,改进柴油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也是解决低温流动性问题的重要措施。在寒冷地区,柴油的储存温度应尽量保持在其冷滤点以上,防止其在低温下发生凝固。可采用加热装置对储油罐和输油管道进行加热,确保柴油在运输过程中的流动性。

结语:石油化工检验检测是确保燃料质量、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汽油和柴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石油化工检验检测将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雨茜, 李雨琼. 解析石油化工检验检测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 当代化工研究, 2024, (10): 34-36.

[2]程旭. 石油化工原料质量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天津化工, 2023, 37 (06): 7-9.

[3]喻剑. 对于石油化工检验检测若干问题的思考[J]. 天津化工, 2023, 37 (02): 115-117.

[4]明丽霞, 王萍萍, 韩春晓, 王武凤. 解析石油化工检验检测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 清洗世界, 2022, 38 (02): 79-81+84.

[5]郭岩. 石油化工检验检测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 石化技术, 2019, 26 (08): 32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