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
艾提亚古力·阿不拉克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艾提亚古力·阿不拉克,. 试析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J]. 林业研究,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245.
摘要: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林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林业病虫害对林业的威胁非常大,只有进行有效的病虫害管理才能使林业系统不会遭到破坏,保障植物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林业病虫害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明确影响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有效解决,并且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保证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
DOI:10.12721/ccn.2023.157245
基金资助:

一、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气候环境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冬季气温升高,春季引发干旱,夏秋季节极端天气突发,给多种致病原和害虫侵袭、越冬、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部分林业病虫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导致林业病虫害虫源越来越多,对林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2林业病虫害防治不当。在林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不同树种的管理方式不同,不同林区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也有差别。而过量使用农药不仅不能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的抗药性,使土壤内残留大量农药,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使树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大暴发。

3单一种植。我国林业工程建设基本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对树种的选择存在单一性问题,营造了大面积纯种林。森林的林分结构过于单一,林间缺乏生物多样性,导致林业病虫害多发。

4天然林面积小。从中国林业发展状况与绿化普及率来看,天然林占地面积较小。过去几十年,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人们肆意砍伐林木,导致原始森林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系统丧失了稳定性与平衡性,增加了林业病虫害发生概率。

5林业管理方式不科学。不科学的林业管理方式是诱发林业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们只注重造林,不注重后期管理,使得林木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抵抗力较差,有些病虫害因为失去了天敌,迅速传播、扩散,但不能得到有效防治,使造林效果变差。

6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控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仍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此外,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时候防治速度赶不上病虫的繁衍速度,使病虫害治理变得非常困难。

二、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修枝抚育。在林业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就是修枝抚育。修枝抚育技术能够在各种类型的树木上实施,树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留茬过密、歪斜的现象,抑制树木的健康生长,从而降低树木自身的抵抗力。对病枝、病叶及时修剪和清理,可提高树木抵抗力,提升病虫害的预防效果,从而有效遏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修枝抚育还能使树木发育和生长情况更好,提升林业生产质量。

2做好林区病虫害监测

在林区林业生态建设中,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需做好林区病虫害监测。在林区安装传感器或是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林业树木生长及林业病虫害实施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林业病虫害,并加以应对处理,将林业病虫害消灭于萌芽中。从各基层林业病虫害监测情况来看,其监测体系有待健全,所以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大资源及技术投入,不断构建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监测体系。根据林区发展实际及林业病虫害防治需求,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林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以解决病虫害问题。此外,对于面积广阔的林区,可应用相关生产技术进行林业病虫害监测及林区树木植被生长管理,使用GPS定位、无人机等实时监控林区发展,及时发现潜在的林业病虫害,并做好防治处理,从而保证林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3营造混交林

在林区林业生态建设中,开展营林造林、植被恢复工作前,相关林业管理人员应当做好准备工作,从林区林业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制定科学的营林造林计划。以恢复林区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及维护林区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并结合林地实际情况,应用恰当的营林造林技术,积极营造混交林,配置多种树种植被,丰富林区树木植被类型,以降低林区纯种林的营造覆盖率。与此同时,依照当地林区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特征等科学配置树种植被,引进优良树种进行营林造林,以保证林区苗木植被的存活率及林区树木植被的抗病性。选择抗逆性较强的树种进行营林造林,在此基础上,构建多样化林分结构,保证乔灌结合,以此增强林区树木植被的病虫害抵御力。

4合理实施林业病虫害防治

4.1基础防治技术。林业病虫害基础防治技术是在该林业生态系统内部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发生、发展的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对林木的病枝、病叶进行及时修剪和清理,从而有效遏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其次,在靶标害虫成虫的盛发期,通过采取黑光灯诱捕以及人工捕捉的方式,降低成虫数量;最后,对生态系统内部的枯枝落叶进行定期清理,破坏靶标害虫或者病原孢子的繁殖场所。

4.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取食、寄生或相互竞争关系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技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引入靶标害虫的天敌(如异色瓢虫可以有效防治松树蚜虫,啄木鸟可以对贮杆类天牛进行有效的控制)对靶标害虫进行防治;其次,喷施枯草芽孢杆菌、阿泰灵(3%氨基寡糖素·3%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以及苏云金杆菌等活体生物农药,对多种有害病原菌和靶标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较,生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系统内的动物和植物,维系其生态平衡;二是天敌和活体微生物可以在林业生态系统内持久性存在,从而实现对病虫害持久性防治。

4.3物理防治

(1)人工扑杀。对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昆虫,在虫害暴发之前,采用人工捕捉林间害虫的方式,防止虫害传播蔓延。

(2)诱杀法。林业人员可以在林区内安装杀虫灯或黄板,吸引害虫集聚,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和趋热性诱导驱杀。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节约。

(3)隔离捕杀。一般是指在树木上缠绕毒绳,防止病虫害入侵。在树干上涂白能够有效抑制虫卵的生长,既阻挡害虫入侵,又可以保护树木免受冻害,这种方法常用于冬季气温较低的时候。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石灰、食盐、石硫合剂以及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涂在树木主干上。这些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不仅安全无污染,而且防控效果比较好。

(4)天敌防治。利用天敌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较先进的防治措施。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能够丰富林内的生物结构,不仅可以控制害虫,还可以为生态系统的完善提供助力,通过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来抑制虫害。此法对环境危害小,可以保护生态平衡。

4.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林业病虫害普遍采用的手段,通过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对林木的不利影响,给林木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化学防治见效快、操作简单,但容易对水源、空气及土壤造成一定污染,极易在土壤中形成药物残留,影响树木的健康成长,也易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化学防治不适合在林区长期应用。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合理化原则,优先选择对有害生物杀灭性强,但对其他动植物友好且容易降解的化学农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结语

在林业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林业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根据病虫害问题的成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要加强病虫害调查、监测等工作,还要创新治理策略,加强生态化防治手段的应用,同时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使病虫害防治工作得以不断完善,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1(06):36.

[2]王鹏飞。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20):85—86.

作者简介: 艾提亚古力·阿不拉克,女,1981.08.18,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维吾尔族,初级职称,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