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直以来我国林业资源都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使得我国森林被大面积侵害,这会严重影响林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为此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通过林业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有关人员要深入分析发生病虫害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得林业能够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1森林病虫害越发严峻的原由
1.1森林生态系统免疫力降低
森林遭遇病虫害侵袭是不可避免的,但如若没有对其进行及时解决,长期以往下来则会对森林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使其免疫力逐渐下降。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森林多数以人工林为主,然而人工林与天然林之间却存在很大差距,人工林虽然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但由于破坏了原始森林的生态系统,导致很多生物被破坏,这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威胁,这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越发严峻的重要原因。
1.2滥用农药
据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的林业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综合农力较差,因此他们在对林森林进行管理过程中如若出现病虫害问题时,则会使用大量农药,而这种无限制、无节制的使用农药会严重破坏森林内的生态平衡,同时还会污染了林区内的环境,使森林的免疫力逐渐下降,这也是导致病虫害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
1.3病虫害生命力顽强
长期使用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加强病虫对药物的耐药性,导致病虫害的生命力逐渐顽强,对大多数农药产品的免疫力不足,从而难以消除。
1.4有效天敌减少
人工造林会破坏原有森林,使得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结构单一的现象,从而打破了生态平衡。
2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2.1森林微生物、昆虫与林业的关系
森林中的微生物和昆虫与林业之间具有很大关系,它们不仅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发育,同时还与其他生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对于森林而言,林内不仅包有害的昆虫和微生物,同时也包括有益的昆虫和微生物,因此有关人员要利用有益昆虫和微生物来发挥出森林的最大效益。
2.2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森林在育苗、栽植、抚育以及管理过程中都会受到病虫害侵袭,因此对于森林而言病虫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灾害,对树木的生长以及生态环境都具有严重影响,如若没有及时控制则会造成森林内大面积植株死亡,严重会导致林木衰退,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就调查发现我国很多地区就出现了白蛾扰民等现象,这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严重损害。为此森林病虫害一旦发生会对社会、经济以及生态都具有极大影响,因此病虫害也叫做无烟的森林火灾。
2.3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对森林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有效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以及提升生态和生活环境的质量,首先森林的树木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防风故土、改善环境,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能够提升苗木的存活率,在育苗、栽培以及管理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同时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注重使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将安全、绿色、无公害理念融入其中,以此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3.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3.1病虫害监测水平有待提高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不能仅仅是对其进行防治,还要充分做好监测工作,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很多林业部门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其监测水平都存在问题,有关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上相对较少,不仅如此在监测设备以及监测人员上都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该项工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3.2预防工作不受重视
预防是保证森林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初级阶段没有对其进行预防则会造成严重损失,如果做好预防工作则会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但很多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并没有重视病虫害防治的预防工作,从而导致该项工作一直被忽视。
3.3防治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如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给我多很多行业都带来诸多便利,然而在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科技产品以及设备,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林业部门仍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从而阻碍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3.4创新思维不足
4.林业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4.1完善病虫害预警体系
要想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首先必须完善病虫害疫情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和超前性,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有关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手段;第二,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环境保护工作设计相应的病虫害防治体制,从而保证该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第三,工作人员要结合病虫害防治理论,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进行融合,同时还要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资金支持,从而使该项制度更加完善。
4.2选种育种阶段
在植被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其性能,还要结合当地的种植环境进行综合性分析,选择适合其生长环境的植被品种,要选择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种子时还要考虑生产环境的气候问题,温度和光照是植被高产的关键因素。
4.3科学的防治手段
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时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手段,对一些病虫害并不严重的地区可使物理治理方法,例如人工捕杀、杀虫网等方式,而对于一些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使用生物农药等方式,这能够有效处理病虫害。
5.结论
总而言之,现如今必须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的治理工作,通过各种方式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进行防治,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焕秀,武海卫,杨晓霞,王西南,刘慇,马安宝,梁燕,王梅,冯建民,李学良.黄岛区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原因及防治措施探究[J],2017(02):88-92.[J].林业与技术,2020,40(04):94-95.
[2]梁国爽.探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7(07).
[3]任小红.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对策探究[J].花卉,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