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单位实施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孙卓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卓英 ,. 社会单位实施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3.
摘要:
社会单位是指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各单位根据其自身的消防安全状况,由公安机关、派出所和行业部门按照公安部第61号令的规定,建立“消防监督分类管理机制”,实行“统一评价、分级评价、分类监督”和“集中分类管理”的“消防监督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部门全面负责、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
关键词: 社会单位消防监督分类管理
DOI:10.12721/ccn.2021.157093
基金资助:

1 社会单位消防监督分类管理体系详述

1.1 社会单位消防档案分类管理

由于是分类管理权项目,分类管理人员可对消防监督分类管理权限项进行编辑,如社会单位名称、相关内容及文件的详细编辑,分类管理人员可添加行动输入信息。添加分类管理数据的功能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社会单位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系统中,消防监督信息数据需要不断地增加,以维护和更新消防数据和信息。在 PB技术中存在着应用控制,代码程序可以通过控件自身拥有的时间功能主动写入 RAM。在使用者做相关动作时,时间函数编写自己的代码语句,将用户在应用层界面上输入的信息和数据添加到相应的字段表中。因为应用程序中间件有效地减少了添加数据的时间,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添加原始数据的效率。

1.2 社会单位消防器材分类管理

社会单位消防设施设计的主要功能是积极进行消防设备的消防监督分类管理,具体消防设备包括:基本信息、给水设备、排烟设施、通信设备、通用报警装置、 PB技术等,完成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检查。通过功能界面分析,清晰地反映自动报警系统的名称及措施,积极更新这些操作数据,及时进行消防设备的维护。社会单位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系统中,要积极更新有关信息和数据,特别是基本信息、消防档案数据、消防设备参数等。在应用层,系统可以通过输入对话框完整地显示原始信息,重新输入新的数据,完成输入工作后,点击界面上的更新按钮,更新数据。

1.3 社会单位消防规划与分类管理

社会单位的消防计划分类管理模块,尤其是社会单位消防监督分类管理体系中制定的消防措施模块,其表现包括:具体的消防预案、消防演练、应急疏散等模块。而消防计划分类管理模块一般包括:编号、名称、内容。主要消防计划信息保存在系统界面上。PB工具的数据绑定控制设计了操作功能按钮,以反映数据的添加、删除、获取等重要功能,有效地保护了消防数据,消除了过期或不必要的数据,系统界面上实现了该功能。使用者可直接删除连接数据库的语句,保证了数据删除的效率。数据绑定控件的功能事件是通过 PB技术实现的删除操作。

2 社会单位实施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2.1 强化制度建设是单位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前提

参照 ISO质量认证标准,建立了完善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ISO质量认证体系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质量分类管理规范和标准,其要点可概括为“责任、遵循规则、形成文件”。在山东省机关、组织、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分类管理体系(DB37/T392-2004)和山东省消防安全分类管理体系评价中,运用 ISO质量认证模式和方法,结合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内容,介绍了消防安全分类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评估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分类管理的各个方面,社会单位分为 A、 B、 C、 D,即“好”、“一般”、“差”和“不合格”。社会单位开展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以发布规范性文件、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等作为载体,落实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为此,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公安等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社会单位的消防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8月10日,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实施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意见》。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分类工作,明确其工作目标、职责、实施方法、分类方法和效果、奖惩措施,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工作运行机制。

2.2 构建科学、公正的评估机制是社会单位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关键

监督社会单位开展自评工作,促进社会单位建立自我强化消防安全分类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消防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督促社会单位按照检查标准,根据检查标准,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不足,从明确责任划分、加强过程控制、完善消防安全分类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消防安全分级自评、定期评估消防安全分类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定期对消防安全分类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消防安全持续自我完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可信。实际操作上,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实施“两评”制度。也就是,在单位评估的基础上,由各行业监管部门或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中介服务机构确定评估结果。第二,加强监管。应急分类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派出所对评估结果进行监督抽查,发现评估结果不公平的,应当要求行业监管部门和消防中介服务机构重新评估和调查,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3 构建科学的监督模式是社会单位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核心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消防监督机制,根据分类评价结果,行业监督部门、应急分类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派出所应当按照职责对本单位实施有效的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甲、乙两级,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消防监督检查;对 C类和 D类单位进行重点监督,增加监督检查频率,至少每季度一次。构建和完善动态监督机制。首先,实行定期复评制度。三年一次, B单位每两年一次, C、 D单位每年一次确定年度审核频率,确保社会单位持续完善消防安全分类管理体系。第二,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制度。在日常消防工作中,单位发生火灾事故、火灾隐患,按照判断标准,受到行政处罚或未达到原分类标准的,要持续、真实、动态地掌握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状况。

2.4 强化宣传培训是开展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基础

第一,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利用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动员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二,抓好培训。各级消防行业监督部门有关人员、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单位、分类管理人员培训、掌握目的,对社会单位消防监督分级分类管理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做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5 消防监督分类管理是社会单位开展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重要条件

除行政手段外,还应寻求“杠杆”,确保社会单位主动、主动、自愿地进行分级评估,并可建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结果与费率机制,将评估结果分级为单位,享受参考财产和消防公共责任保险优惠费率; B类单位按一定比例, C、 D类单位按一定比例提高保险费率,充分发挥角色扮演等溢价率的经济杠杆作用。防火安全等级划分结果是推荐、评选先进消防安全单位和诚信企业信用评价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市级以上为A级,县级消防安全先进单位为 B级以上,诚信企业为 B级以上。

3 结束语

把社会团体作为实施消防监督分级分类管理的平台和载体,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应急分类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与经贸、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工商、安全、建设、人防、行政协调机制等职能,加强行业垂直分类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的新局面。通过有效的消防监督分类管理机制的建立,改变了以往由公安机关和地方派出所配置的大批警员的局面,形成了社会单位自主分类管理、第三方考核、认证、淘汰的预防与行政监督分类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使更多民警加强了对单位“不安全”和重点问题“不安全”的监管力度,使监督工作更有针对性,逐步实现社会消防安全的宏观调控。根据分级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分类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分类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元祥, 胡蕴明. 对社会单位实施消防监督分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武警学院学报, 2010(02):67-69.

[2]刘纪达, 安实, 麦强. 消防救援机构与社会单位在消防监管中的演化博弈分析[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